记者 窦娜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准则,是家庭和睦、社会发展的基石。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女性,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中华文明数千年血脉相随的道义——孝老爱亲!她的事迹,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人间的正能量。她叫贾爱华,是沈丘县槐店镇的一名小学教师。
2007年,贾爱华的母亲因病一年先后住了几次院,虽精心照顾,但没多久母亲还是撒手人寰,照顾父亲的重任自然落在了贾爱华肩上。由于娘家在农村,贾爱华不得不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回去照料父亲,一边工作一边尽孝,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但是贾爱华没有任何怨言。“儿女尽孝道是天经地义的,我只是尽了自己的义务,没有什么可抱怨的。”贾爱华说。
因失去母亲伤心过度,当年9月,父亲大病一场住进了医院,医生曾几次下病危通知书。贾爱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整天陪在父亲身边,悉心照料,终于把父亲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现在老人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健朗。
都说婆媳关系难处理,但在贾爱华家这句话被彻底改写。贾爱华用自己的言行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她是左邻右舍称赞的好媳妇。日常生活中她对公婆尊敬有加,从结婚至今从未和两位老人红过脸。2004年,贾爱华的公公因病住院治疗,为了减轻婆婆的负担,贾爱华一边上班,一边照料公公,整天忙得团团转。为了让老人吃上可口的饭菜,贾爱华每天都按照老人的要求做好饭送到医院。“如果不是爱华,我这么大年纪哪能这么快痊愈啊,这儿媳妇真是个好人。”在贾爱华的照料下,老人的身体恢复很快,连医生都说是个奇迹。公公的病刚好,同年底婆婆因一场意外离开了人世,生活的重任几乎把贾爱华累散了架,可生性乐观的她没有一句怨言,继续悉心照料情绪低落的公公。
除了孝敬自己家里的老人,贾爱华还热心帮助邻里和孤寡老人,参与公益活动。受她的影响,孩子也耳孺目染,孝敬父母,帮助他人。平时只要有时间,孩子都会主动帮忙照顾老人。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后,贾爱华带着孩子参加募捐活动,懂事的儿子把自己的压岁钱全部投进了募捐箱。
“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孝敬老人,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贾爱华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动人的爱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