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沈丘县掌柜食品有限公司的库房前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搬运工把一箱箱方便面搬上了悬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大货车,不时有人上前询问什么时候能轮到自己的车队装货。
“这个牌子的方便面在我们那里卖得很好,基本上每个月我都要过来帮超市拉一次货。”来自安徽的货车司机孙波告诉记者。
近年来,沈丘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优势,以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资源转化率和附加值,快速成长的食品加工业已成为拉动沈丘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产品走俏市场
记者走进位于沈丘县产业集聚区的周口市雪荣面粉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长达几十米的生产线上,小麦经过清理、着水、入磨、研磨筛理、配粉等多道工序,变成了雪白的面粉然后包装入库。
“我们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信誉好,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新疆、成都、上海、浙江等10多个省市稳扎销售根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信赖,也让沈丘县的优质小麦走进了全国各地的餐厅和千家万户的厨房。”该企业负责人刘景发自豪地说。
这家集面粉加工、销售、研发、仓储为一体的股份制民营企业,小麦年加工量达21万吨,主营面粉的同时,还围绕粮食深加工筹建了年产8万吨的高档营养挂面、3万吨的休闲食品等系列项目。
如今,随着本地食品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本地食品加工企业的不断成长,雪荣的面粉有相当的比例已经被“内部消化”了,在掌柜食品的厂房内,由雪荣公司提供的面粉,经过生产线的加工,变成了一包包香喷喷的方便面。
“我们是周口市规模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产品主要供应河南、安徽等省份的县级以上市场,落户沈丘县产业集聚区,看重的就是面粉可以就地取材,不但原材料充足,还节省了一大笔运输费用。”掌柜食品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目前有8条方便面生产线,年产方便面12亿包,消化原粮15万吨,拥有“时尚果蔬”、“拉拉面”、“自由拉面”、“上好面”、“自由自在”、“青春滋味”、“开味酥”、“阳光小子”、 “百变公主”等系列产品,涵盖了方便面行业中的中、高端产品,是一家集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粮食深加工企业,年产值达6亿元。
针对近年来方便面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掌柜食品把目标又瞄准了休闲食品市场,计划上马小食品生产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休闲食品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利用面粉制作休闲食品,附加值更高。”该负责人说。
食品企业加速集聚 主导产业成形
沈丘县产业集聚区是促进工农结合、产城互动、城乡一体的重要平台,也是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农民向城镇转移的重要载体。产业集聚区自2006年底开始建设,已经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称号,2013年底,已建成10.9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8家,全年完成固定资产10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税收4.7亿元,从业人员3.4万人,四项指标总量均居全市第1位。
近年来,沈丘县以食品加工产业化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和促进产业升级为突破口,走原料生产规模化、初级加工区域化、精深加工集约化、产品经营品牌化的道路,把沈丘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培育成豫东南、皖西北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力求将沈丘打造成中原休闲食品城。
截至目前,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内已入驻金丝猴食品、掌柜食品、华雪啤酒、秋迪糖业等26家食品加工企业,形成了豆制品、面制品、清真食品、糖制品等门类齐全、相互配套的产业链条。 2013年食品工业产值达到15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9%。
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
说到食品加工,就不能不说沈丘县的食品龙头企业金丝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起家沈丘,做大上海滩”的金丝猴集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奶糖、豆制品生产企业,企业年产值已达35亿元,税收9000万元。
2012年起,金丝猴反哺家乡,投资11.68亿元建设糖果豆干休闲食品项目,其中包含目前全国最大的清真食品生产基地,拥有生产线20条,年产值10.5亿元;分别投资7.8亿元、4.2亿元建设金裕食品包装和龙力木糖醇两个产业配套项目;与好时公司合资后筹划建设的亚洲最大巧克力生产基地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这些项目全部完成后,金丝猴集团将由一个“金丝猴”变成三个“金丝猴”,其产值将翻一番。
通过技术改造、资产重组、扩充总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我们将在做强做大现有企业的同时,继续引进一批知名食品企业,把沈丘打造成食品工业发展高地,从而推进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助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县委书记皇甫立新说。(韦伟 崔丽 杨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