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水利工作干得怎么样?2023年河南水利工作准备怎么干?
日前,河南省水利厅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2年全省水利工作,分析形势任务,部署2023年水利重点工作。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我省水利事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的一年。全省水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实施更加有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更加显著,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实现关键节点目标,兴利除害的河南现代水网体系进一步完善。河湖长机制作用发挥更加凸显,我省河湖长制进入“升级版”。水旱灾害防御扎实有效,民生水利建设步伐加快,水资源管理更加有序,水利体制机制法治不断健全,综合服务保障坚实有力,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各项水利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省水利系统将深刻认识水利工作新时期新征程的历史使命,找准历史方位,把握政策机遇,认清短板差距,坚决扛牢治水兴水的政治责任,努力交好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水资源不足不均仍是根本制约,水旱灾害仍是最大风险,基础设施不完善仍是最大短板。”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申季维在会上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全省水利系统将围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这一总体目标,强力推进河南水利高质量发展。
围绕完善流域区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等目标路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明确了2023年十大重点工作,全年力争完成四水同治项目投资1200亿元以上、全口径水利投资500亿元以上。
扛稳政治责任,深入落实两大国家战略。推动规划实施,加快项目建设,强化系统治理,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加强风险排查治理,齐抓共管,深入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立足抓早抓细,全面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坚决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强化“五预”措施,压实各方责任,狠抓能力提升,强化雨洪防御,统筹旱情应对,确保防御措施跑赢水旱灾害。
突出项目为王,加快构建兴利除害现代水网。搞好重大规划对接,扩大涉水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构建“八横六纵、四域贯通”的河南现代水网总体布局。
强化河湖长制,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抓好“河长+”工作机制推广应用,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加强联防联巡联治,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聚焦巩固成果,夯实乡村振兴水利基础。守牢农村供水安全底线,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四化”工作和大中型灌区改造和现代化建设,深化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扎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做好水利移民工作。
贯彻“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开展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年行动,推进地下水管理和超采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国家节水行动和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
实施创新驱动,加快科技应用和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抓好智慧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孪生项目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水利发展注入新动能。
坚持标本兼治,持续提升水治理能力。推进水利法治建设,做好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深化水利“放管服效”改革,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不断增强水治理效能。
围绕增势赋能,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强化刚性约束,抓好水源前提;推进确权交易,夯实水权基础;创新投融资机制,强化水利根本;狠抓建设管理,立稳水工支柱;用好市场化手段,做强水务主业。
坚持严抓严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政治统领,建强组织堡垒,抓好队伍建设,锤炼过硬作风,奋力开创新阶段河南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谭勇 彭可 李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