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有一个少年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老的老、小的小,日子过得十分紧巴。一天夜晚,为了能让奶奶吃上一顿饱饭,少年居然鬼使神差地偷了邻居几斤白面,当他告诉奶奶白面的来历,本以为奶奶能夸奖他几句。岂料,一向对他宠爱有加的奶奶却把脸一沉,用无可争辩的语气严厉地对少年说:“这面你从哪儿拿的,赶紧还从哪儿给人家送回去。乖呀!没有咱忍着,就是饿死也不能当贼呀……”
看了这则民间故事,我不禁想起了我奶奶对我的叮嘱。我奶奶叫李淑真,老人家在旧社会生活了半个世纪,目睹过土匪的贪婪、日本鬼子的残暴、国共两军拉锯战老百姓躲避炮火的悲惨……
只有经过寒冬的人,才能真切感知太阳的温暖。历经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奶奶,由于没有文化,她不可能用优美的语言赞美新中国,在我的记忆中,老人家常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是:“旧社会不是人过的日子。新社会好,天下太平。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
在教育我们爱国爱党的同时,奶奶还常常用传统美德,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影响我至深、令我终生铭记并践行的是,在我参加工作第一天去上班时,洞彻事理的奶奶语重心长地再三叮嘱、告诫我说:“公家的东西,再多再好,哪怕是堆到外边沤烂,也不能眼气,更不能往家拿!”
那时的工厂,生产车间都是简易的,没有正规库房,厂区后院破铜烂铁、各种机器零件堆积如山,遍地都是。确有个别工友贪占小便宜,把铜漆包线缠成团偷出厂,到废品收购站卖个块儿八毛的;还有的把电动机隔着院墙撂出厂,损公肥己,事情败露后受到处理。
由于奶奶事前给我打过预防针,所以自参加工作后,对于公私财物,我从未眼红心动,打过歪主意,尽管当时工资少得可怜。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上世纪七十年代,家家户户都烧蜂窝煤,且大多是自制。自制煤块干后,有的煤孔堵死,不透气,压到炉子里后不仅火不旺,还极容易灭。一灭,奶奶就得用煤钳子夹着一块煤,到邻居家换引燃煤,如果邻居正在用火,就得等,很是麻烦。
为了解决煤孔不通的烦恼,一天快下班时,我在厂里的废品堆里找了一截直径6厘米、长约尺把的钢筋棍,一头在砂轮上磨尖,一头在老虎钳上窝个鼻,做根通条,夹在自行车后支架上带回家。基本与偷面少年的想法相同,本以为奶奶要夸奖我几句,不曾想奶奶脸色一沉,用少有的语气训斥道:“情不学好啦!刚上班时咋安排你的?从哪儿拿的,赶紧还送到哪儿去!”
以这件事为由头,奶奶借题发挥,针对性极强地又给我讲了一个从爱占小便宜开始,最后送掉性命的故事。大意是有个小孩从小爱小偷小摸,每次拿回家东西,其母便夸其有本事。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小错不改,必酿大祸。在母亲的错误引导下,这孩子越偷胆子越大,直至发展到抢劫杀人,被官府判除斩刑。刑前,母亲到法场上与儿子见最后一面。其子恳求道:“妈呀,儿子就要死了,能让我再吃一口您的奶吗?”母亲点头应允,解开上衣把奶头送到儿子嘴边。儿子“哇”地一声,将其母奶头咬下,和着血水“呸”地啐到母亲脸上,悔恨交加地埋怨道:“当初要不是你惯着我偷拿,我能走到这一步吗?”
这个故事在令我吃惊与震撼的同时,也让我进一步懂得了防微杜渐的必要。按照奶奶的要求,我知错即改,当天就把这根通条送回厂里的废品堆里。此时,全国正在搞斗私批修运动,要求人人过关,自揭伤疤,查找私心,并且要狠斗私心一闪念。我一个普通青工,脑子里翻江倒海、绞尽脑汁寻思多日,也没有找到有啥私心杂念。
在那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别人都找到了私心,你找不到,就是落后。这根通条,终于让我找到了一个能上纲上线认识的私心。会上,我斗私不怕丑,主动讲出自己做的这件事并表示愿意包赔。找到那根通条过秤后,价值一角二分钱,从当月工资中扣除,算是公物还家……
这次我虽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却让我进一步长了记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增多、阅历的丰富,在奶奶叮嘱的基础上,我又逐渐懂得了不义之财不可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进一步感受到在我刚踏上社会时,奶奶的叮嘱对我人生的影响和重要。
几十年来,我牢记奶奶的叮嘱,安分守己,凭本事吃饭。始终遵循着挣得多多花,挣得少少花,没挣着不花的行为准则,不攀比,不眼红,量入而出,心安理得。后来,我又把这些道理和深层次的感悟转教给我的下一代,堂堂正正、干干净净地做人,着实受益终生。(张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