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永远的记忆

来源:本站     时间:2017-05-10     点击数:1086
字体大小:【 】  打印 打印 分享到:

    在没有去井冈山之前,在我的记忆里只知道“朱德的扁担”和“井冈山的翠竹”两个故事。今年四月初,根据公务员局的要求,有幸来到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接受为期一周的精神洗礼,留下了一串串永远的记忆,可谓终生难忘。回来以后,我一直在思考,井冈山之行,到底收获了什么?

  永远的井冈山精神。那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无数革命烈士靠着坚定信念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从三湾改编到茅坪安家;从建立红色政权到三月失败;从黄洋界保卫战到井冈山失守,红军战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井冈山留下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朱毛会师成为井冈山大发展的标志,把党支部建到连队上成为敢闯新路的典范,一切依靠群众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正确道路的全新起点,是中国历史上一大壮举。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成为红军战士和当今中国人民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永远不会过时,将永远放射出闪闪的光芒。

  永远记住井冈山的山山水水。井冈山的土地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染红的,井冈山的翠竹是无数烈士用鲜血灌溉的。走进由朱德题写馆标的井冈山博物馆,那里记载了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史,展开了那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曲曲井冈山的战歌,一幅幅井冈山的图画,一张张井冈山的照片,一篇篇井冈山的文章,都会拨动人们的感情琴弦,激发起人们对井冈山的殷殷深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块红色的圣土。谁能忘记?谁都不会忘记。八角楼的灯光依然闪耀,黄洋界炮声依稀可闻,五大哨口的工事至今犹存。还有那小井烈士墓前的深思、挑粮小道的举步维艰、毛泽东旧居的再现,无不留下意味深长、令人遐想的记忆。巍巍峰峦,峨峨巨石,幽幽山洞,哗哗飞瀑,茫茫云海,青青翠竹,红红杜鹃,是对四万多名烈士的最好纪念。这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是无数有志之士用生命、靠奋斗争取过来的,我们要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些,记住井冈山的山山水水,记住井冈山上的一切难忘的回忆。

  离开了井冈山,《十送红军》歌曲又在耳边响起,那情深意长红军歌再次震撼心灵。

  把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融入我们具体工作和生活中去。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永葆革命本色。用一流的业绩,以实际行动向党的十九大献礼。为把周口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奉献一切。

  小诗一首,作为结束语:

  红色摇篮井冈山,无数烈士鲜血染。

  青山绿水眼前观,幸福生活比蜜甜。

  革命圣地井冈山,星星之火主席点。

  接受洗礼心震撼,振兴规划宏图展!

    (何 辉)

上一篇: 听取蛙声一片
下一篇: 乡愁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