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机关的杨干事打来电话,通知我做好月底前到省委党校学习的准备,并补充说按照上级通知要求,只有我一个人符合条件。
初听到这个消息,我内心一阵欣喜,军校四年的“老本”快吃完了,早感觉不够用,也早想出去充充电了。
放下电话,我倒又有些犹豫了。可能打电话时被这个好消息冲昏了头脑,竟然忘了向妻子“汇报”再作决定啊。可又一想,不对呀,只有我一个人符合条件,汇报不汇报、商量不商量还不是一样的结果。既然事已至此,还是先“通报”一下吧。“通报”和“汇报”意思可大不一样,“通报”可是咱单方面已经决定了的,是不用商量的,也是不容商量的。
其实,我的犹豫还有另外的原因。由于我常年不在家,里里外外都是妻子一个人,常年的劳累让她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不能长时间弯腰干活。近段时间我因为值班没能回家,她的病情又加重了。这便是我犹豫的真正原因。
事已至此,还是先“通报”情况吧。听我简单说了情况后,妻子先是“哦”了一声,接着又说了一句“又要远行了”,我不知道这句话后面应该用问号,还是感叹号,抑或是句号,因为我不知道她说这话的意思,是问我,还是感叹,抑或是简单平静基本没带什么感情的表达。
“远行”这个词,对于当了二十几年兵的我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在作战部队的日子里,当嘹亮的起床号“嘀嘀嘀”突然响起时,即使还在睡梦中,也会条件反射般掀开被子、跳下床、穿衣服,那真叫一个利落;当“嘟嘟嘟”紧急集合的哨声骤然响起时,班排连营直至全团上下,不分年龄大小、职务高低,也不分官还是兵,都按照既定程序和各自职责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那场面、那情形,就像蚂蚁搬家一样,忙而不乱,紧张而有序。那时候,部队经常外出驻训、演习拉练。远行,对于我而言,就像家常便饭,早习惯了,打起背包,说走就走。潇洒吧?羡慕吧?不过,这是长途拉练,这是真的演习,千万不要把它当成是说走就走的潇洒旅行。
身为军嫂的妻子,早就习惯了我的远行。知道我忙探家不易,妻子就来部队探望。那时候不像现在,交通、通信都不便利,常常是好不容易请了假,经过长途颠簸、几次倒车,一两天后赶到部队时,我却负了约。能见到我,即使时间短点,也还是好的结果,而大多数结果是她赶到时已人去屋空,我早已在几百公里外的某个偏僻地方执行任务了。
从作战部队调到省军区系统后,岗位先后也有几次变动,但离家都不太远,远行也渐渐少了。
晚上因为加班,回到家已经接近零点了。因担心惊扰睡梦中的妻子和女儿,我拿出钥匙小心地插进锁眼转动着,轻轻地推门。让我大感意外的是,可能是门轴缺润滑油,竟像和我作对一样“吱吱呀呀”地“叫”了起来。真是不争气!我心里嘀咕着,轻轻踢了下门。
没想到还是惊醒了妻子。她翻了下身,嘶哑着嗓子小声说:“你去学习带的东西我列了个清单,在桌子上放着,你看看还缺啥,我好准备。”
我拿起清单,借着手机屏亮光看了看,清单上是一行行横平竖直、端庄大方的宋体美术字。妻子上大学时学的是美术,最喜欢写的字体也是美术字。我们初次相见时,除了第一印象不错外,她写的字也吸引了我。我想,一个能一笔一画把字写得这么认真的女孩应该是个好女孩。
后来,尤其是结了婚我才发现,妻子其实是个性格外向、大大咧咧,有时还有些粗心的女人。外出办事或者旅游,让她准备东西,总是丢三落四。后来实在受不了,我要求她每次家庭重大活动前列出清单,并给她讲了所经历的部队一次夜间行军训练因为粗心大意忘带指南针,结果没能正确行军误了演习的事。最后我总结说,战场上少带一样东西也许都是致命的失误,平时做事就要像战时要求那样训练。她听得目瞪口呆,继而连连点头。没想到,从那以后,做事前先列出清单竟然成了她的习惯,有时比我做得还要好。
我必须得承认,清单列的很全,穿的戴的吃的睡的日常用的所需一应俱全,包括有些在我办公室放的东西。
“又不是去打仗,有必要列恁细、带恁全吗?”我无意又或者有意说出了声。
“咋没必要?”没想到妻子还没睡,“这和外出训练打仗也应该差不多吧,党校虽然不是军校,也不是部队,但也不能随随便便跑回来呀!列全可以根据情况不带全,别到了用时才想到忘了带!”
“是是是,你说得对,就这么准备吧。”我赶紧安抚道。人家是一片好心,咱不能不领情呀!况且,每一次远行,没有她在后方默默地奉献和支持,我又如何行那么远!又如何走那么久!又如何走得那么心安理得!又如何走得那么义无反顾!
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又回到了魂牵梦萦的老部队,又听到了嘹亮的起床号“嘀嘀嘀”按时响起,又听到了那“嘟嘟嘟”紧急集合的哨子声骤然响起。梦中,听说我又要随部队远行了,妻子按照清单默默地帮我收拾着需要携带的东西…… (李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