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井镇马堂村,省道商临路穿村而过,便利的交通环境、开放的致富思想、整洁的村容村貌,让马堂村成为一个有名的文明、富裕、幸福村。
马堂村共有2800多人,2200亩耕地,党员85名,流动党员30名,村“两委”班子5人。近年来,马堂村党支部以党员分层教育管理为抓手,积极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以民主生活会为载体,支部成员交流思想、分享成绩、共同提高;以推动村里工作为突破,有效提升党员的理论修养、服务意识和综合能力,开创了农村党建工作新局面,取得了农村党建工作新业绩。马堂村党支部连续6年获得县“十佳”村党支部。
村里有个流动党员交流平台
周云恒,村党支部书记。在他们村,党支部委员兼村委委员,交叉任职达100%,形成了较强的战斗力、号召力,计生、稳定、综治、安全、医保、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等各项工作一直处于先进行列。
马堂村党支部注重对党员的教育,全村党员都掌握了1门以上致富技术,80%以上都有致富项目。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3人,培养后备干部5人。在无职党员中聘任了“五大员”:计划生育管理员、治安调解员、党建工作信息员、致富帮带员、廉政监督员。全村80%以上的无职党员有岗有责。
村党支部委员、村主任王玉东介绍说:“村里利用建立的流动党员交流平台,经常给外出党员联系,通报村里的重大决策,听取他们的建议。”
认真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廉政建设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等,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工作程序,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周云恒说:“村里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党支部组织讨论、征求群众意见,大事小情都公开,事情办好了,群众也没啥意见。”
马堂村对党员发展、党费收缴、计划生育二胎办证、财务收支、惠民政策、经济发展等项目及时进行公开,重大事项坚持一事一议,干部清白,群众明白。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村班子成员实行义务站岗值班制度,义务为群众去镇办理手续,使群众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热心公益活动,村内没有一分吃喝账,村内大部分收入都用来搞建校、修路、资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特困户衣食住行等集体公益事业上,群众对干部评价较高。
推进义务站岗巡逻工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整治工程、行政村明亮工程、十户联防工程,主要路口都安装有电子监控。近年来全村没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开展“双述双评”活动,支部书记带头,人人发言,无记名投票,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接受监督,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没发生一起违法违纪现象。
全县首批清洁家园试点村
走进马堂,走在平坦整洁的乡村路上,看到每家院墙都披上了白色的“新装”,书写着“增强卫生意识,清洁卫生光荣”等标语。
据周云恒介绍,“美丽沈丘·清洁家园”专项治理活动,马堂村作为首批试点村,党支部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制定治理方案,并采取召开党员代表会、群众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宣传讲解“美丽沈丘·清洁家园”活动的好处,对村内生活垃圾的收集和清运、生活污水和坑塘沟渠的治理、秸秆污染的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和村容村貌的整治等,进行了具体详细的规划。
马堂村科学制定了村庄建设规划,村内基础设施完善,主要干道通水泥路8公里,通下水道20公里,安装路灯80盏,村庄达到硬化、绿化、净化、亮化。全县第一个高标准完成清洁家园任务,被评为沈丘县清洁家园的试点村、示范村。
村心公园占地660平方米,进行了精心设计,硬化了场地,种上了黄杨等景观花草,装上了健身器材。像这样的小公园,马堂村就有4个。小公园就建在群众家门口,闲暇时间,群众可以锻炼锻炼身体。
废旧坑塘变成荷花塘。在村里原有的以个坑塘被当成“垃圾坑”,整天蚊蝇乱飞、臭气熏天,如今的坑塘发生了巨变。清理后,种上了荷花,吸引了一群白鹭在这里栖息,也成了村的一道风景。
该村变化的不仅仅是村貌和村民的心情,还有村民的行为习惯。看到村里卫生打扫得这么干净,生活垃圾都会自觉地放进垃圾池,随便乱倒的现象不存在了。
养殖业,能帮群众增收致富
马堂村虽然不是贫困村,由于各种原因,还有8户16人没有脱贫,党支部已经做好了项目规划,争取早日脱贫。
马堂村在工作中,将发展养殖业与其他工作相结合,积极鼓励当地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业,在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同时,促进全村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搭配,高效发展。
“在镇村的帮助下,俺也搞了养殖,一年能挣五六万,盖了房子,生活不难了。”咸永志是马堂村民,原来也是个贫困户。在他家的院子里,我们看到,喂养了30多只羊,每年能出栏50多只,早就脱贫致富了。
近年来,马堂村大力发展畜牧业,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养殖产业结构,逐步推广“科学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模式,在实施养殖基地项目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牲畜饲养习惯,有效加快了规模化养殖。养殖业已成为马堂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马堂村党支部一班人带富能力强,村里形成了突出的主导产业。村内一家钎具厂,年效益达20万元;规模黄牛养殖场5个,存栏黄牛1200多头;规模养羊场1个,存栏羊5000只;一个规模养猪场,存栏猪1000多头;一个20亩地的有机肥厂,一个20亩地的蚯蚓养殖场;一个年收入达到100万元的码头。
周云恒介绍,村里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复耕了村头的200多亩窝子林,新增可耕地面积200多亩,现在都变成良田了,种上了庄稼,秋季后,村里准备帮助群众发展果林业,也能多挣些钱。(迟驰 窦健康 薛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