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位于周营镇沙颍河南岸的周口北航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弧光闪烁、焊花飞溅,工程车辆进进出出,高大的起重机吊起宽大的钢板进行船体外壳拼装,焊枪在“钢铁裁缝”手中迸发出火花,多艘处于不同建造阶段的大型货运船舶有序排列在沙颍河岸,极为壮观。
周口北航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汪红魁:“目前我公司生产的船舶主要用于一些干散货运输和集装箱运输,载重量在2000吨左右,符合京杭大运河标准化船型。”
船厂订单火爆,工人建造不停。今年已建成吉水船舶2艘,在建17艘,预计7月份左右陆续建成试航。
周口北航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汪红魁:“船厂占地35000平方米左右,可满足32艘船同时开工建造,每艘船钢材使用量在400吨左右,每年可完工建造80余艘,从开工到完工,我们最快3个月就可以完工一条船。”
船厂内,一艘挂着红灯笼,船头贴着两个红喜字的大型钢制船,格外醒目。这是“船老大”钮玉彬订的新船,已建造完成。
船主钮玉彬:“我从事航运事业三十多年了,从八十年代开始用小帆木船,最后一步一步发展,用水泥船2、30吨换成6、70吨,最后换成100多吨的水泥船,最近又在沈丘北航船厂新建了一条船2000吨左右,投资了300多万。虽说用船辛苦一点吧,利润还是不错的,每年能收入个几十万。”
周口北航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赵万里:“我厂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五月份左右,由于订单较多,时间紧、任务重,我厂现有工人300名,在不同岗位加班加点进行施工。 ”
带着蓝色安全帽,正在进行船体焊接的工人名叫郭高志,曾在外地大型造船企业摸爬滚打了6多年,技术过硬。进入周口北航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后,俯身扎根,成为厂内可圈可点的技术能手。
造船工人郭高志:“我原来在江苏那边大船厂干活,现在是家里边船厂开始以后一直在家里面,在家工资能拿到5到6千块钱,反正俺们在家认为这也可以了。”
船厂依傍沙颍河而建,带动了不少周边村民就业,如今正成为乡邻的“致富工厂”、乡村振兴工厂 。
周口北航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赵万里:“目前省、市、县对临港经济的发展都很重视,我们也赶上了这个好时候,我们以后将努力工作,为航运包括临港经济做好服务、添砖加瓦。”
为做大做强临港经济,周口市全力推动港航建设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航运部门全力推进港口建设,航道等级不断提升,码头泊位越来越多、吞吐量越来越大。其间,周口北航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建造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全省树起了“北航造”的金字招牌。(郭红甫 翁煜坤)
▌文章为沈丘融媒体中心原创,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我们。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