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光阴流转,周口一代人记忆中的味道。它,就是王留长小笼包,从24年前一个小摊的苦心经营,到现在拥有数十家直营店和加盟店,它的创始人就是来自我县石槽集乡蒋寨村的王留长。
1997年,年仅17岁的王留长带走家里一半积蓄——50元钱,只身前往周口。
初到周口的王留长举目无亲,借了辆自行车去水果批发市场,用仅有的钱买了一筐香蕉去售卖。因为资金不宽裕,一次只能进一筐香蕉,所以他每天要往返水果市场数趟。
在短暂的卖水果生涯后,略有积蓄的王留长学了门做小吃的手艺。
1998年农历二月二十,王留长的小笼包子铺开业了。从这天开始,王留长的招牌在大庆路与七一路交叉口附近正式树立起来。第一天营业,王留长收入90元,最大的一单是9元,虽然不多,但更坚定了其“踏踏实实卖包子,简简单单做生意”的信念。
河南省王留长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留长:“刚开始卖馄饨的时候,都是以薄利多销为主。那个时候周口卖的馄饨基本上都是1块5一碗左右,我就和妻子商量,卖1块钱一碗,当时那一碗馄饨也就只能盈利1毛钱左右。”
王留长的小笼包精选上乘面粉,优选新鲜馅料,肉馅、素馅、虾仁、杂粮,“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生汆丸子汤汤汁清亮、丸子色白软嫩,翠嫩香菜葱段紫菜漂浮,鲜香扑鼻,一碗碗热腾腾的生汆丸子,温暖了无数周口人的味蕾。
当时,王留长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就是给家里盖三间平房。为了这目标,夫妻二人早出晚归,即使再忙碌,面对客人总是笑脸相迎,生意也蒸蒸日上。夏天生意好的时候,哥哥嫂子姐姐都来帮忙,40张桌子坐得满满的。这一年他们赚了3万多元,三间平房的小目标终于完成。
秉承诚信经营理念、热情服务,严把质量关,王留长的事业持续发展。店内菜品不断丰富出新,真材实料,安全、健康、放心,王留长小笼包深得周口人的喜爱。
兢兢业业干了十几年后,2015年,王留长的小笼包生意由夜市转为全天24小时营业,餐饮品类也逐渐丰富。
河南省王留长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留长:“2017年元月1号,开了第一家分店,也就是现在的汉阳路店;然后第三家店,就是庆丰街店,那个店是17年7月1号开的。开业当天,我们厨房的门都挤掉了,生意好的很,因为当时的知名度已经可以了,排队排得很长,一百多平方一个店,卖一万多一天,生意很好。”
目前,在周口市区,王留长小笼包共有十二家直营店。周口各县市区及附近驻马店、许昌等地也都有加盟店,生意十分火爆。如今,王留长正在规划在郑州开店,扩大影响力,把王留长小笼包开遍全省各地。创业路上的艰难不仅让王留长越挫越勇,遇到的各种宽容大度的好人也让王留长更加懂得了为人要做善事,做好事,因此他走上了慈善、公益之路。
一直以来,王留长带领他的团队多次看望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给贫困学校捐赠书包、文具用品,免费给环卫工人送热水、送冷饮;组织公司的爱心人士到留守儿童集中地,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携手周口公交总公司积极投身高考志愿服务,为广大考生及家长赠送营养早餐、矿泉水、消毒防暑用品和口罩。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热心的王留长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投入到战“疫”行列之中。 大年初三,有着“郑州小汤山”之称的岐伯山医院开始建设,施工人员急需数千套一次性餐具。当天晚上8点,王留长和店里的同事载着几千套碗、杯和一次性筷子,从周口市奔赴郑州港区。在随后的几天里,他又托人买口罩、酒精和消毒液,捐赠给公安、交警和消防人员。
“踏实勤奋,不忘初心,热情好客,懂得感恩”这是食客对王留长的评价,为此王留长小笼包得以屹立24年不倒。闪耀的人生,源于努力,幸福的生活,始于勤奋,24年的时光,他用小笼包和无数美食滋润着周口人的味蕾,用感恩和绵薄之力温暖着这座幸福的小城。 (马宇 王振)
▌文章为沈丘融媒体中心原创,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我们。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