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沈丘要闻 > 正文

“山药大王”赵明修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5-05-19     点击数:2750
字体大小:【 】  打印 打印 分享到:

  “长1.2米,直径11公分,重17斤9两!”河南省沈丘县小辛营村,若不是70岁的赵明修拿着尺子,提着杆秤当场报数字,谁也不会相信,他精心培育的“淮山药3号”,会有亩产三万斤的收获。

  豫东沈丘县一带土壤适合山药生长,但由于种植技术性强,产量低,大家一直不敢轻易尝试。20世纪80年代初,喜爱农技的赵明修“迷”上了育山药。从培育品种注册“明修”商标,到发明开沟机推广种植面积,再到成立合作社聚合群众闯市场,整整34年,赵明修闯出了一片山药天地。

  “那时候,老百姓能吃饱,还不富裕,光从地里‘刨食’不中,要能从地里‘淘金’。”赵明修说。当时才30多岁的他,在市场上看到山药的经济价值,在家人和街坊邻居怀疑的目光里,自个儿在地里试种。

  “我把山药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老赵实话实说。为了解决山药产量低、抵抗力差的问题,他先后培育“淮山药1号”“淮山药2号”“淮山药3号”,创研的脚步从来没有停过,跑遍郑州和江苏、山东等地,请教专家,交流技术,不懈摸索。培育新品种并不容易,要反复比较,为了观察哪个品种生长得好,产量高,抵御风险强,老赵常年吃住在地里,仔细观察山药生长的每一个细节,找规律、查差距、做总结,不断引种改良,诱变训化,新的山药良种——“淮山药3号”终于诞生。这个品种口感好、产量高、抗病虫害,老百姓非常喜爱,但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

  山药种植需要沟深、间距小,当时买不到开沟机,一大群人就用铁锨翻土,10来天也弄不了一亩地,能“累死个人”,乡亲们也开始打退堂鼓。

  “扩大山药面积,形成规模种植,没有机器化耕作还真不行。”赵明修想自己“捣鼓”开沟机,很多人不信他能“发明”机器。

  赵明修不顾家人的劝阻,卖了两亩地的玉米当路费,去山东济宁、江苏沛县,折腾10来趟,借鉴种植其他作物开沟机的技术,回来就在手扶拖拉机上改装起来。整整40多天,不管白天黑夜,反复试验,一次次地拆卸,一次次地改进,失败了多少次,他自己也说不清。

  不服输的老赵成功了。“种一亩山药翻土,用开沟机两个小时就完事了。”赵明修说,劳动量减轻了,种山药的农户一下子就多了。

  如今,山药不仅在沈丘县种得好,还带动周边12个县市,一直种到了郑州黄河滩区,更多群众通过种淮山药发家致富,赵明修也得了个绰号“山药大王”。

  “周口黄淮大市场是大户,明年要帮俺们销10万吨山药,价钱也有保证。”赵明修一边挂断手机,一边描述着他的新打算。他说,要是建一批冷库,能反季节销售,或者进行山药深加工,种植户就能多卖钱。(本报记者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迟 驰 杨玉成)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