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互联网+科普 > 正文

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大家齐行动

来源:沈丘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5-08-10 点击数:285

  “艾梅乙”是艾滋病、梅毒、乙肝的简称,又称“三病”。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至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消除母婴传播。

1.什么是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指胎儿通过宫内或产道感染,感染上与母亲相同的疾病。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主要途径。

2.什么是艾梅乙母婴传播?

指孕妇感染了艾滋病、梅毒、乙肝,通过怀孕、分娩、哺乳等环节将病毒传染给孩子的过程。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主要途径。

3.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HIV病毒侵入人体,能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令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后导致死亡。

4.什么是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本病危害性极大,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死产、流产、早产和胎传梅毒。

5.什么是乙肝?

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6.“艾梅乙”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宫内传播

母体血液中病原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分娩传播

在分娩时,母亲血液中的病原体通过宝宝皮肤、黏膜的损伤处进入宝宝体内。

接触传播

分娩后母亲通过与孩子的密切接触(如亲吻、哺乳),病原体从宝宝消化道黏膜破损部位进入体内。

7.哪些人群为高风险人群?

艾滋病高风险人群:有不安全性行为者(如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等)、静脉吸毒者、既往有艾滋病感染史或与艾滋病患者有密切接触者等。孕妇若属于此类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较高,从而增加母婴传播风险。

梅毒高风险人群:有不安全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性伴侣有梅毒感染史、与梅毒患者密切接触者等。孕妇感染梅毒后,容易通过母婴传播给胎儿。

乙肝高风险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属于高风险人群。此外,母亲乙肝病毒载量高、有乙肝家族史、孕妇孕期有创检查史(如羊水穿刺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的操作)等也会增加母婴传播风险。

8.预防母婴传播哪些措施?

控制传染源:感染孕妇尽早进行治疗,可以大大减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新生儿暴露的可能。

保护易感者: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预防性治疗或干预。从妊娠、生产到哺乳过程中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力求做到“三早”: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切忌不要错过三个时期:孕期、分娩期和新生儿干预服务。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