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一封信的回忆

来源:周口日报     时间:2015-01-23     点击数:545
字体大小:【 】  打印 打印 分享到:

    有一封非常珍贵的信,被我保存了近二十年。二十年前,我和许多青年一样,曾经有过当作家的理想。那时,我写的东西并不算少,却从来没有一篇被报刊采用。也许是初生之犊不怕虎吧,我竟然有勇气给一位名作家——老舍先生写信,询问如何写作的问题。信发出去了,但我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万万没想到,过了几天,一封信封上署有“舒”字的信,寄到了家里。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作家,竟然会在百忙中给一名幼稚无知的中学生回信,这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文学家对未来一代的殷切期望和关怀。当时我激动的心情是无法用这支笨拙的笔来形容的。信的文字不多,但寓意却极深刻:“保存印象是有用的,因写到云,即能描写云,写到风即可描写风。印象积累得越多越好。有意义的事当然要搜集,这是写东西的骨干资料。造房要木料、砖瓦,也要钉子、油漆。不可偏缺。”

  后来,我没有成为作家,而是进入了一个几乎与文学没有关系的领域,整天与数字和图纸打交道,成了一名工程师。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也从来没有想到要写些什么。但是老舍先生的教诲,却像一颗种子埋在了我的心底。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如同木料、砖瓦、钉子、油漆一样堆存在我的记忆中。

  春回大地,祖国的百花园里姹紫嫣红,埋藏在心底的那颗种子竟然也发芽了!我拿起笔来,把自己极其肤浅的专业知识以科普的形式进行写作。由于积存了一定的素材,写起来也就比较顺手,一篇一篇地写下去,我竟然成了一名业余的科普作者。由此,我体会到只有丰富的生活实践,才是创作的真正源泉。

  如今,我又捧读老舍先生的信,十分怀念这位故去的老人。他留下的巨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他的这封信激励着我努力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刘忠全)

上一篇: 迎接新年
下一篇: 淡味人生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