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让缪斯女神重回人间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14-12-17     点击数:507
字体大小:【 】  打印 打印 分享到:

     “不学诗,无以言”。对于一个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的国度来说,诗歌曾经是日常的事,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甚至发起过全民写诗、赛诗的文化运动,国内涌现了一大批农民诗人和工人诗人。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十年,仿佛大家见面不谈诗,是难以理解的行为。然而,上世纪90年代起,人们纷纷封笔,直奔商海搏击。新诗写作更是陷入了一个日益个人化的怪圈。诗人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诗歌变成了小圈子内的事,越来越远离大众生活。诗人成了彻头彻尾的“个体户”:写作单干,办民刊,自费出诗集,倡导“诗人评论”,诗歌传播的各个环节都是自我封闭的,诗人创作和人民大众脱节,远离时代主题。这就导致了诗歌写作生态的恶化:读者越来越少,诗歌几乎从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上销声匿迹,诗歌评论、研究滞后,丑化诗歌、诗人的事件频发……

    对于这种局面的出现,也有为诗人辩解的,有观点认为文艺的发展和繁荣并不一定和社会的发展同步,在特定时期,物质繁荣和道德进步甚至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背离。诗人面对日益娱乐化的大众文化,采取主动性的退缩,也是对于高雅的艺术精神的固守。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只在中国存在,也不仅仅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每当社会大发展、大转型之际,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围绕着通俗与高雅、大众与精英、娱乐化与精神化之间出现的争论,形形色色,永无休止。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的德国,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席勒和歌德均对此进行了解读。歌德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只有在倒退衰亡的时代里,艺术家和诗人才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而在前进上升的时代里,有创造力的心灵总是会关注外在世界的;当然,这些都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艺术家不应向公众弯腰;只有保留全部的自由,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才能创作出最好的作品。歌德强调了开放性的艺术家和时代进步的关系,这在今天看起来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席勒看来,只是满足读者休闲需求的文学不能被称之为艺术。他提出了商品化艺术概念,指出要高度警惕低劣艺术产品的负面作用,它们会麻痹大众,使其进入消极状态;审美享乐主义倡导的个人趣味,会让人们只沉溺于娱乐的游戏,变得对现实漠不关心,仅限于对形式和现象赋予价值;在现代大众传媒的影响下,赶走有创造性和道德性的思想;不断增加的新的欲求,会让肉体的束缚更为吃紧,对损失的担心甚至会遏制改善的强烈冲动。席勒的担心,在我们面前成了现实,以今天最为流行的网络文学为例,大众化和娱乐化相伴而生,网络写作的商业化进一步加剧了低俗、媚俗的趋同倾向,作品千篇一律,缺乏现实经验,宣扬暴力色情,民族虚无和价值虚无成为常态。与此同时,严肃文学的阵地日益萎缩,作家越来越缺乏自信心。

    对于艺术家与大众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给出了全面、精辟的解读。他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焕发艺术生命力的前进方向。的确,文艺工作者只有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才能创造出富于时代精神,具有中国气派的传世之作。

    让缪斯女神重回人间,让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张延文)

上一篇: 大写真人即文章
下一篇: 难以攀登的美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