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在开封师专上学。学校在中山路的新街口,东边的一条街道两边几乎都是书店,这恐怕是全国唯一以“书店”命名的街道了。酷爱读书的我自然成了书店街的常客。
书店街不算长,600余米,街不算宽,不足20米。两边的建筑多为中国古典仿明清样式,木结构,黑筒瓦,翘檐斗拱,雕花隔扇门窗,二楼木栏杆阁楼,一楼开敞式店堂,也有中西合璧式的民国建筑,连排式商埠,山墙耸立,砖木结构,临街店面,山墙上凸浮着彩色雕饰作为店铺标识。街上的书店多,几乎是一家连着一家,让人眼花缭乱。国营综合型的新华书店必不可少,个体有特色的书店更是遍地开花。专业性的书店在这里很多,是在其他城市不可想象的,古籍书店、外文书店、建筑书店、儿童书店、自考书店……仅从店名上就看出这些书店的专业性。
由于个人爱好文学、书法、篆刻,因此多去与之相关的书店。去的最多的是古籍书店,文学、书法、篆刻类的书专业、齐全,而且价格不高。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历代碑帖书法选”系列,几乎每本都在2元以内,其中最厚也是最贵的是《宋拓天发神谶碑》定价5.8元。上海书店出版的“当代篆刻家”系列印谱,都在5元左右,这些在现在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即便如此,对于我一个穷学生来说,有些书定价已属昂贵,囊中羞涩,只能望书兴叹。记得有本《钱君匋长跋巨印选》,超出我的经济承受能力,曾从书架上拿下来十多次,又不得不放回去。
在私营的特色书店中,以书店街中段的古都书店品味最高。书店的老板是隐于市井的高人,姓蔡,收藏是主业,开书店是副业。店内书籍以文史类的居多,我曾经在那里买过郑逸梅的文史掌故的系列丛书和陈重远的古玩系列丛书。其他如训诂学、音韵学之类的高深书籍,几乎整条街也只有在此书店见到。河南大学的研究生和教授是书店的常客。老板很文雅,就连盖在书后的印章也是名家篆刻,因此时隔多年不能忘怀。
书法家李芳斌经营的以书画类图书为主的龙华阁,是书画爱好者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我不仅买了不少碑帖同时也结识了不少开封的书法篆刻家,如尚仁义、曾广、张富华、刘建国等人。更幸运的是后来拜在尚仁义、曾广二位老师门下学习篆刻,并且加入了二位老师主持的宣和印社,成为印社的理事,这也成了我淘书之余的意外收获。
两年的师专生活很快过去了,离开开封的时候,我比其他同学的行李中多了两箱书。现在淘书多在网上,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很怀念在开封书店街淘书的美好岁月。
(陈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