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沈丘要闻 > 正文

“网”开一片新天地

来源:本站     时间:2015-08-17     点击数:2596
字体大小:【 】  打印 打印 分享到:

  时下,“互联网+”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沈丘县农村,农民创客依靠“互联网+”这双隐形翅膀,正成为激活农村经济再升级 、实现经济新跨越的一个靓丽群体。

  于凯和李明是东城办事处于庄村的两个年轻人,从事创客时间并不长。 2013年春节后,他俩经沈丘县劳务培训中心农村经纪人、电商等专业培训,获得了“职业农民”职称。凭着这个职称,他俩瞅准当地的农副产品,决心在家门口创业,演绎创客人生。然而,信息闭塞、销售不畅让他们心灰意冷。      

  2014年3月,他们终于迎来了“互联网+”这一明媚的春天。他们率先参加了县商务局举办的电子商务培训班,成为全县首批“互联网+”的弄潮儿,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走在了‘e网’时代的前沿”。

  从此,他们利用 “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当年就建立农超对接点42个,成功销售农产品657万元,从中创收13.4万元。

  “我现在足不出户,乳鸽和鸽子蛋畅销全国各地,这就是‘互联网+’的特异功能!”谈到“互联网+”,东城办事处李安庄行政村创客李威信心十足。

  1999年,李威从天津打工还乡当创客,开始养殖肉鸡,利润一般。信息闭塞、销路不好等现实对李威可谓当头一棒。正当李威准备隐退的时候,“互联网+”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借助“互联网+”,在网上查阅资料,学习肉鸽养殖技术,加上努力实践,李威熟练掌握了食料搭配、喂养管理、疾病防治、育肥等一整套养鸽技术,养鸽场终于 “柳暗花明”。如今李威的乳鸽和鸽子蛋通过网络渠道远销上海、江苏、湖南、四川等地。李威算了一笔账,按照1对鸽子平均10天下2个蛋计算,他每年可收获鸽蛋15万多个,加上销售乳鸽的利润,每年纯收入近40万元。 

  被称为“山药大王”的该县北城办事处的赵明修,是位名副其实的创客一族。想当初,刚涉创客领域的时候,情形也不是十分乐观。所经营的槐山药虽说量大质优,但因缺品牌身价硬是挺上不去。

  在工商部门的引导下,赵明修为槐山药注册了“银丝” 牌商标,并借助电商销售平台,使昔日的“烫手”山药不但打开了销路,而且身价徒增。

  据了解,2014年经赵明修创客团队销售的槐山药占全乡总产量的63%,为当地农民直接净增260多万元。目前其创客团队已发展到21人,主营山药、瓜果、蔬菜、林果苗,兼营小麦、玉米等20多个产品,实现了农户、团队双丰收。

  不见吆喝声,但见账单到。农货在他们的“拇指”搓弄下,倒像是长了隐形翅膀,神不知鬼不觉地“飞”向全国各地。

  “互联网+”给了他们自信和激情,他们尝到甜头后,如鱼得水,依靠“互联网+”连连发力,将当地种植的水果、蔬菜、山药等果菜及养殖的乳鸽、鸽子蛋、鹌鹑畜禽产品,接二连三地“打包”外销。

  该县商务局针对越来越多的创客跻身“互联网+”创业大潮,因势利导,在人才培训、品牌打造、销售平台搭建及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和物流渠道拓展等方面加快建设,已举办县乡电子商务培训班94期,参培人员达2.1万人次,建成电商服务站317个,农副产品物流匹配中心246个,形成了“互联网+创客+农副产品”新格局,为广大创客群体在“互联网+”时代大展宏图提供有力支撑和发展空间。 

  据该县工商局的统计信息显示,目前该县农民创客团队已发展到204个,从业人员4300余人,涵盖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涉农领域30多个,新注册“黑土地”三粉、“金利来”西瓜等商标7个,辐射带动全县1.3万户农民创收。今年前6个月,该县200余支创客团队,已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1.1万多份,合同金额突破2.02亿元,成为激活农村经济发展的创客尖兵。

  ——记沈丘县农民创客群体

    王向灵 郭力铭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