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必须把这个广告牌彻底拆除,地坪和绿化工作也要在今晚紧跟着完善……”5月18日下午,“两创建一整治”工作开展第八天,县直高中门口铲车正在紧张作业,10多名市容监察大队队员正有条不紊地帮助清理拆除现场,这其中就不时传来汪洪涛的声音。
汪洪涛,市容监察大队队长,带领50名队员一直为改善我县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一系列影响市容市貌的问题努力着。据他介绍,这次的拆除工作不光是为了提升街道整体形象,还因为广告牌是铁皮做的,万一掉落将对行人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所以,今天必须完成拆除任务,杜绝任何安全隐患。而这样的拆除工作并不只有这一处,沿着南关批发街到南关十字路口,随处可见市容监察大队的身影。
不同于其他岗位,市容监察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顾及方方面面,街道的干净整洁、商业区的井然有序、高高耸立的楼群都离不开他们的付出。“沈丘的大街小巷就是我们的办公室,沈丘的每家每户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提起工作,汪洪涛这样形容道。
自活动开展以来,市容监察大队成绩显著。有着二三十年历史的北关农贸市场一直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每到中午,这里可谓“车水马龙”。道路两边卖菜的摊位、骑着三轮车的流动商贩和买菜的人群交织成了“独特的一景”,要是再赶上放学高峰期,这里真可谓水泄不通。“我们下了很大决心,也付出了很大努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坚决取缔!”汪洪涛介绍道。工作第一步是宣传到位,向商户介绍乱搭乱建和占道经营的危害以及建设文明城市的意义。大部分的群众还是能理解城市整洁和谐的重要性,通过一次次的回访,终于顺利完成一系列拆除工作,其中三天拆除80多间店外棚和活动板房。现在提起北关,听到最多的就是:北关可真是变了样,几十年都没有这么通畅过!
在沈丘还有这样一个地方,被人戏称为“沈丘的阿富汗”。这条街道两旁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饭馆、旅社。早上是“流动菜市场”和早餐点,到了晚上就变成“多功能夜市”。这条路就是著名的“东关街”。从东关十字路口到马庄转盘,这里人流量密集,商户众多。为此汪洪涛提出,一定要做好宣传沟通工作,在商户理解支持的前提下,进行集中整治。“柔性执法,寄执法于服务”正是因为在这个理念的支持下,通过一周的集中宣传,市容监察大队三天共清理110多间店外房,并连夜做好受损地坪和绿化再整理工作。过去的“阿富汗”已经变了样。
“每天早6点晚9点的工作强度,我们的队员没有喊过一声苦和累,我每天早上5点在微信群里发红包还有人抢,到了晚上10点再发已经没人在了。都是为了早点休息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现在干净畅通的街道和整洁卫生的居住环境,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汪洪涛笑着说。
城市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是有了像汪洪涛这样敢想敢干且认真履职的工作者,整创工作才能有序开展,文明城市必将指日可待。(郑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