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沈丘要闻 > 正文

“在家能挣三份钱”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15-03-23     点击数:2182
字体大小:【 】  打印 打印 分享到:

    □本报记者 赵春喜 本报通讯员 迟驰

  农业篇

  “俺们的麦长得真不赖!”看到记者一行到来,几位在村头晒太阳的老人由衷感叹。尽管村里土地集中规模种植,村民还称“俺们”,是因为在林寨村,实施的是一个叫“土地股份合作”的制度。  3月20日上午,记者站在沈丘县北杨集乡林寨村村头,向东放眼望去,一马平川的千亩大田地里,阳光下的麦苗显得特别绿。

  “土地入股”很新鲜

  土地股份合作制,是个新鲜事儿,林寨村是全省第一个。

  2009年,林寨村406户村民以各自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股份入股合作社,统一播种、管理、收割,统一购料、销售,股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土地流转,咱有钱赚;当上股东,年底分红。”如今,在林寨村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

  按林寨人的说法,这个制度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变土地承包权为股权,由合作社集中规模种植全村土地,在扣除必要的集体积累以后,按照社员土地股份进行分配。

  “村里集中种植土地,合作社招聘村民管理,这样,群众既能收得土地流转费和红利,又能在合作社打工挣工资,在家村民能挣三份钱。”该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林峰说。

  舍不得的“命根子”

  “老年人会种地没力气,中年人会种地外出务工没有时间,青年人不会也不愿意种地。”谈及当时土地集中的初衷,林峰说出了农村现状。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租出去,他们又舍不得,情感上接受不了。

  “土地股份合作,集中规模经营,村民变股东,利益有保障,情感上能接受。”林峰说,他反复向村民解释,土地集中后,作为股东,村民还是土地的主人,规模经营能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年底分红,村民能多挣钱。

  “在老村室,大热的天,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讨论到深夜,最后举手表决,还在同意集中入股的协议上按上了手印。”回忆当时的情景,林峰记忆犹新。

  农民“分红”头一回

  去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林寨村村民和老人们开心的日子。

  “老少爷们,今年两季儿庄稼收成好,除了股民分红外,集体还结余点钱,老人们都能领‘红包’。”林峰扯开嗓门宣布。

  当天,全村60岁以上老人领到了300元到600元不等的“福利”,以及保暖内衣、羽绒服等慰问品。

  农民不种地也能领“红包”,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儿子儿媳在上海打工,俺在家照顾两个孙子,庄稼活儿干不动了,7亩地一年拿6000多块,还能分红,地还是集体耕种好。”71岁的林廷刚老汉告诉记者。

  因在全省率先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村党支部书记、林家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峰,获得“2014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

  “我会继续带领乡亲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林峰对记者说。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