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巴富强通讯员王向灵艾长青
近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布了前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监测合格名单,沈丘县北城区腾营村(槐三宝山药)榜上有名。一时间,腾营村沸腾了。一个名叫李海泉的村民成了乡亲们心中的“功臣”。
今年42岁的李海泉,是北城办事处腾营村农民,人称“山药大王”。也就是这个从庄稼地里走出的土专家,凭着近20年来对槐山药种植的坚守和执着,让当地农民从土地里刨出“金条条”,端上了“金饭碗”。
2000年5月,李海泉在一次出差时,看到外地山药种植有钱赚,回来就像着了魔似的恋上了种植山药。李海泉试种后,一亩地的收益顶三四亩地庄稼。村里人看他尝到了甜头,也纷纷种起了槐山药。到了2003年,本村及邻村种植槐山药的农户已达400多户,种植面积1800余亩。李海泉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为了提高槐山药产量,他亲赴郑州、江苏、山东等地,虚心向山药种植专家“取经”,与种植能手交流种植技术,并结合本地土质、气候等现状,苦心探索,积累经验。
“培育槐山药新品种,就要反复比较,观察哪个品种生长得好、产量高、抵御风险强就选哪个品种。”李海泉为了观察槐山药的生长特性,常年吃住在地里,一时间成了“山药迷”。经过三四年摸索,品种推陈出新,新的槐山药良种——“槐三宝山药”孕育而生。在工商部门的支持下,于2013年创办了河南省海泉槐山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并申请到“槐三宝”商标。2014年5月,“槐三宝”商标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识使用权,基地获河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山药大王”李海泉一时名声大噪。
“乡亲们喊我‘山药大王’,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种鞭策。”李海泉说,为了引领乡亲们靠种植槐山药叩开乡村振兴的大门,大都是亲自去现场指导。平时,他还通过上网指导、电话联络、手机信息等方式,为种植户提供全程服务。时下,槐山药产业还带动辐射沈丘周边豫皖的20多个县市,种植面积已达20多万亩,已形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