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泉水,你要流到哪里去?泉水说:我要流到小溪里。小溪小溪你要流到哪里去?小溪说:我要流到大河里。大河大河你到哪里去?大河说:我要流到大江里。大江大江你到哪里去?大江说:我要流到海洋里。”
这是三十年前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的一首诗歌,我只记得这首诗很好背,那时我的语文老师是民办教师,她是高小毕业,知道的不多,况且对我们这些仅见过村东那条小河的孩子来讲也没有用,她只是在黑板上反复教我们读写几个生字。记得小溪的“溪”字极容易写错,因为笔画多,所以在写“小溪”的时候总是故意写成“小河”。
十九岁那年,我回乡做了本村的小学教师,也知道这是严文井的诗歌,讲的是百川归海,是让人有追求的,人生的最高境界应是广阔的大海。
后来自己做了初中地理课教师,在讲述“中国的河流”一章时,要对河流进行区分,所有的河流并不都能流进海洋,那些没有流进海洋的河叫内流河。
这样的河流对于我们外流区的人来讲是那样的不可思议,我们只想到的是村里的大坑塘那样的内陆水体。
这些内流河和外流河一样发源于高山之巅,冰雪融水给了它第一滴乳汁,于是它很快地成长为一条溪流,蝴蝶在它身边翩翩飞,蝌蚪在水里欢快游,很多溪流汇在一起,增加了它的水量,他带着梦想流着,以为一定能流入浩瀚的大海,可是它并没有想到它的流向就决定了这是一条更曲折的路,甚至没有归宿。
别的河流向东或向南,沿途不断接纳大河的馈赠还有天然降水的慷慨,这些河流浩浩荡荡,水面上漂流着船舶。最终通江达海,能够归入海洋,这是所有河流的梦想啊。
可是这些内流河的流向是内陆,这里水源贫乏,降水稀少,沿途经过了灌区,农民的灌溉以及旺盛的蒸发使这些河流逐渐地瘦身,在奄奄一息中流向沙漠腹地,在那里悄然逝去。
内流河的一生都在奔跑,直至生命的枯竭,有的仅存河床,有的被流沙掩埋,两旁因它而生的绿洲也随着它消失了,还有那生一千年不死不倒不枯的胡杨……
内流河一直做着流入大海的梦想,因为那里是水的故乡,可它只能做梦,只能随着那蒸腾的水汽升入空中化成云朵随风飘去,或许它会成为外流河的一滴水,可这些是随机的,也许它还会重走它的路。
再后来,我做了高中教师,高考地理中总是有那些内流河的名字,我告诉我的学生,内流河是只有梦的河流,虽没有直接流入大海,但它们努力了,直到最后一滴水,唯一幸运的是那条流往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
学生听了之后,眼睛总是闪着泪花的。有学生问我:“老师,你是教语文的吗?”
“为什么这样问?”我觉得这样的问题不该回答。
“我突然喜欢地理课了。”学生回答。
(高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