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边,一个小镇的中学校园里,天天出现两位拾废纸的老妇人。二人之间很默契,一个上午出现,一个下午出现,从来没有同时出现过。
上午出现的是个六十多岁的大婶,是个爱说话的人。开始大家以为她是五保户,或是子女不赡养她。可是后来听她说,她儿女双全,子孙成群,也都很孝顺,只是子女都是平民百姓,负担都很重,自己没有啥本事,只能拾废品卖点钱,减轻子女的负担。大婶只在校园中拾废纸和其他废品,从来不影响学生上课和老师办公。大婶很细心,拾到稍微一点有用的东西,都会问问老师还要不要。如果拾到钥匙之类的东西,一定会交到校长办公室。因此她和老师、学生保持着很融洽的关系。一次几个老师卖废书、废报纸,收废品的给的价钱低了,她站出来打抱不平说,每斤加价1角钱卖给她!此举让不少老师对她另眼相看。
下午出现的是年近八十的老婆婆,是一位五保老人,拄着拐杖,默默地在垃圾堆里翻拣着,一语不发,从来不和其他人说话。也许经历得太多,看透了世事沧桑;也许有许多传奇的故事,然而大家都无从知道。
下午学生一般会打扫卫生,把废纸集中到垃圾堆。这时,捡废纸的劳动量很小,收获却很大。大婶让老婆婆下午来拾,是对老人的照顾与谦让。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她们尚且能相互礼让、能相互照顾,对照她们,让多少所谓“知识分子”、“社会精英”汗颜!(沈丘县文联 陈国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