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韦伟 通讯员 王祥宇)近年来,沈丘县越来越重视秸秆综合利用,秸秆除了全量还田,还有多种用途,不少镇村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将秸秆变废为宝。
记者在周营乡了解到,小麦秸秆被广泛用于粉碎还田。秸秆粉碎还田有多种好处,既能大量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之外,还能改善土壤条件,获得增产效果。
当然,在沈丘秸秆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沈丘县农科所王治忠告诉记者:“通过饲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及工业原料化“四化”利用,沈丘县的各类秸秆都有了归属,全县100万亩农田产出的秸秆得到充分利用,以前随地丢弃的秸秆现在成了农民眼中的宝贝。”
在沈丘县各乡镇走上一圈,记者发现,不少农家外墙上写着“收购秸秆、粉碎、拌料、压缩颗粒、打包出售”的字样。在新安集乡一处麦田里有一对农民夫妇,妻子手持铁叉,丈夫开着自家的四轮车跟在大型联合收割机后面,收割机“吐”到地里的秸秆,被及时“抢”装到四轮车上。这对农民夫妇名叫马学中、张大兰,是回收秸秆的专业户。张大兰告诉记者:“回收一车秸秆,给麦田户主100元,拉到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卖掉,一车能赚100多元,一天跑两三趟就能赚二三百元。一个麦收季节下来,至少能赚1万元。”
白集镇三禾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也是收购秸秆的大户,每年消耗各类秸秆、桐树树枝等13万吨作为原料。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三禾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年生产10万吨高品质的秸秆植物纤维,可用于秸秆人造板、木塑材料、环保餐具、新型建材、包装材料等。该合作社已先后投入近千万元,购置秸秆固化成型设备,农作物秸秆是物美价廉的优质原材料。”
在付井镇,秸秆是一点也浪费不掉。所有收上来的秸秆全部倒进原料发酵贮存池,与托牛所冲洗牛舍的废水混合在一起,供金丝猴奶牛托牛所沼气发电机组使用,可日供电800余度,主要用于附近托牛所内生活照明、饲料加工。“这可是绿色能源,一年省不少电钱呢。”一养殖户对此举拍手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