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江湖夜雨十年灯——豫东历史文化点线面之八

来源:周口日报     时间:2014-05-30     点击数:1025
字体大小:【 】  打印 打印 分享到:

    武帝元鼎二年,春二月,大雪竟日,淮阳郡内地面积雪深达五尺。朔风凛冽,旷野苍茫。

  病榻久卧的太守汲黯,这天倒觉得清爽,他缓缓起身,移步窗前,透过漫天的飞雪,西望长安:未央宫里的鹿群,是否悠然依旧?曾承诺很快调他回京的君王,是否还记得当年的“社稷之臣”?竣法苛令的张汤们,是否仍在得意于《越宫律》的冷光?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施政方略之下,黄老之学是否已消融于灞桥烟柳?

  这已是这位羸弱老者卧治淮阳的第七个年头。往事渐远,但当年朝堂之上围绕去不去淮阳和君王的那番对话,仍时时回响耳边:

  “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既是诚恳表明心志,也有乞怜骸骨的央求。

  “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有器重,有劝慰,也有不容置辩的君威。

  于是,出庙堂之高,行江湖之远,汲黯来到了中原名郡、楚地之郊的淮阳。此时的淮阳,民间私铸钱币成风,豪强横行,盗匪四起,官府与民众处处对立,赋税徭役均不能正常施行。太守新履,万方多难。躯体之病与淮阳之病何轻何重?何治何医?自身性格中的倨傲严正、嫉恶如仇与黄老之学倡行的无为守中、清心寡欲何得何失?何弃何从?汲黯已无暇理清头绪,江湖风波,渐次涌来。

  淮阳果然凶险。郡丞、书吏屡屡获利于豪强,处处设置障碍,掩盖真相,致使明火执仗强取豪夺之事无从查究;衙吏役卒贪生怕死,畏避刀兵,致使盗匪杀人劫舍、血刃无度却不被清剿;废半两兴五铢后,家家起炉,户户冶铜,官民兵匪围绕盗铸私钱已结成统一的大利益集团,范围广,人员多,浑然一体,若欲治理,更是无从下手;汉王朝制定的赋税法令徭役律条在极度“吏民不相得”状况下无法推行,郡治财力无从谈起,王朝任务难以完成,而若稍有更正,民变即生。

  生性无畏的汲黯不为物象所役,矢志求治。在具体方略上,以不变应万变,仍沿用他任东海郡太守时的路子:“择丞吏而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弘大体,不拘文法”等等。身体病弱,就常常躺在睡榻上批阅文书,审理案件,下达指令。

  经历了呼啸而来盗匪的聚众围攻,经历了深夜烛火刺客的冷箭,经历了旧疾发作痛苦而垂死无望的挣扎,经历了无数铭刻在生命中而未能记入历史的桩桩件件。

  七年走过来,淮阳早已政清人和。郡县治理有序,民众各守其本,太守也在衙署内建起了既是承托其多病之身也是寄寓其胸中之志的卧治阁。

  第一重江湖,在汲黯的静卧静思间归于风平浪静。

  所以在这个淮阳有史以来最为宏阔张扬的大风雪的早晨,汲黯放眼注视的,是千里之外朝庭之中的第二重江湖。

  朝庭更是凶险。朝庭之中,固然有卫青、李息这样居高位的知己,但卫青忙于军务,久于征战,无暇顾及政见得失;李息生性谨慎怯弱,不敢直谏。而宿敌张汤之流仍主持朝中要务,且深得皇上信任。张汤是个媚上欺下、器量狭窄的小人,对于多次公开指责他的汲黯是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汲黯曾出任右内史一职,即是张汤死党公孙弘竭力向皇上推荐,貌似举才,实藏杀机。右内史职责内多涉及王公大臣和皇室宗亲,稍有不慎,就会招至祸端。也亏得汲黯正直而勤勉,任职数年政务井然。张汤之流又会生出什么念头对付他呢?汲黯每念及此,便觉惴惴不安。

  而更让汲黯忧心忡忡的,是皇上对他的态度。从当年被皇上赞叹为“社稷之臣”,到后来被指责“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再到因犯小错而遭免官。天心虽难测,但显然秋风弃意已起。自己远放淮阳数年,再有谗言达于皇上,只恐这病残之躯也将无处安置了。

  世事如棋。就在汲黯风雪窗前凝望长安之时,长安城中,张汤事败自杀。武帝审查张汤所为,多次忆及汲黯对张汤的指斥和弹劾,越发觉出汲黯言辞尖锐直率之下的忠心与正直。

  第二重江湖风浪,终被化于无形,波澜不惊。

  这场风雪之后,汲黯依旧卧治淮阳。皇上恩宠日隆,同僚青眼有加,百姓拥戴相随。卧治阁前,一时花团锦簇。

  汲黯此时,却没有丝毫的轻松愉悦,他深陷第三重江湖的漩涡,无法自拔。

  那就是内心的江湖。汲黯笃信黄老之术,奉行老子的“道”论,兼蓄阴阳五行学说和“形名”之辩,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的治政理论。他不仅以黄老学说为处事立身准则,还将其作为施政理念来坚持和推广,期望着黄老学说一统下的长治久安。而武帝登基不久,即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推广儒家教义,重用信奉儒术的读书人。王朝政治伦理迅速向儒家标准靠拢。汲黯强烈地对抗过,但于事无补。他眼看着黄老学说被边缘化,被异端化,眼看着他曾经很是不屑的儒生们相继进入国家权力中心,他在痛苦中坚持,在挣扎中选择,但入骨融血的黄老不可动摇地排斥着他试图努力接受的孔儒。当一切都越来越趋于无望的时候,汲黯知道,他是要沉沦于内心的江湖了。

  武帝元鼎五年,汲黯病殁于淮阳太守任上。身后没有归葬故里,而是就地安葬。汲黯是以黄老之学治理得淮阳百业俱兴,他或许是在以托身于这片土地,来显示为奉行终身的黄老学说殉道。(王少青)

上一篇: “三夏”农村行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