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捕蝉

来源:周口晚报     时间:2015-08-17     点击数:717
字体大小:【 】  打印 打印 分享到:

    夏日,暑热难耐,让人期盼着夏雨的光临。一阵电闪雷鸣过后,一场雨骤然落下,丝丝凉爽让人一解烦闷。雨后,登楼远眺,只见天空一碧如洗;远处,碧绿的杨树林一片蝉声响起,小城此时荡出一丝独特的音韵。

  蝉鸣声声,不禁让我想起王维的一句诗:“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让我想起童年捕蝉的乐趣。

  一场雨后,夜阑人静,凉风习习。蛰伏多年的爬蚱(知了猴)纷纷钻出地面,慢悠悠地爬上树干。此时,正是摸爬蚱的好时候。微弱的星光里,如水的月光中,我们或持手电或掂一盏马灯,在树下、草丛中仔细逡巡着。这时,总有一份欣喜出现——一个个爬蚱被装进带来的广口瓶里。

  夜半时分,回到家里,母亲连夜把我摸来的爬蚱炒上。因为天一亮,爬蚱就要蜕皮成蝉,那味道就大打折扣了。炒爬蚱很香,味美无比,至今想起来仍让人唇齿生津。

  爬蚱蜕皮后,羽化成蝉。蝉在我们家乡,叫“麻怎焦子”。此时,蝉躲在枝叶茂密之处,引吭高歌。此起彼伏的蝉鸣吸引着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夏日里捕蝉有着无限的趣味。那时,我们几个小孩经常到树林里捕蝉。捕蝉的方式有多种,或套或粘。套的方法很简单,找一根竹竿,用马尾丝在竹竿头上系成活扣,慢慢接近蝉,蝉一飞就会被马尾丝牢牢套住。但是,村里马很少,马尾巴丝不好弄,我们大多采取粘的办法。

  粘蝉最好用柏油,其次是面筋。我们村地处偏僻,找不到柏油,只好用面筋。从家里取一把麦子,放到嘴里猛嚼。不一会儿,一块面筋就嚼好了。从嘴里拿出来,粘到竹竿前端,一个粘蝉的工具就大功告成。

  蝉精得很,稍有风吹草动,便振翼高飞。午后,天气炎热,蝉在滚滚热浪中声嘶力竭,往往不容易被惊飞。所以,捕蝉一般都在午后进行。捕蝉时需屏住呼吸,悄悄地干活。在树影婆娑中,蝉翼在阳光下泛着一层光亮,蝉翼上叶脉一样的纹路都看得清清楚楚。慢慢举起竹竿,慢慢地靠近蝉,然后猛地向蝉粘去,面筋就将蝉牢牢粘住了。

  那时,我还没有读到虞世南的《咏蝉》,体会不到“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那种意境,也感受不到“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那种心情。斯时斯景,倒与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有些相像。李翁那时一日三餐不保,而我们捕蝉摸爬蚱不仅为了玩乐,更为了一饱口福。至今,娘炒爬蚱的香味仍使我魂牵梦绕。今天,我们可以在饭店里吃到五香爬蚱或孜然爬蚱,味道很美,但蝉鸣渐渐稀少起来。(尚纯江)

下一篇: 忆青春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