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笔书不尽娘一生的酸甜苦辣,寸心报不完娘一世的养育恩情。
——题记
一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些缺吃少穿的日子。那时还是生产队,什么活儿什么事儿都要算工分,粮食产量也不高。父亲在离家十多公里的学校教学,长年不在家,工资也不高,加上时不时接济亲戚,每月交到娘手上时便寥寥可数了。我们姊妹五人大大小小的,只能靠娘一个人,但娘从无怨言,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干活,努力挣工分。
刚入冬月,心灵手巧的娘就开始为我们的新衣忙活起来。做了饭,自己顾不上吃,就摇着纺车嗡嗡嗡地纺纱,咣当当地在织布机上传着梭子织布。在儿时的记忆中,娘总是忙到很晚。在纺车如蜜蜂采蜜的嗡嗡声中,我甜甜地进入梦乡,又在织布机有节奏地咣咣声中迷迷糊糊地一觉醒来,含糊不清地问娘咋还没睡,却又在娘睡吧睡吧的催促声中再次入了梦乡。
娘虽然没有上过学,却心灵手巧,除了纺纱织布,还会裁裁剪剪、缝缝补补。每到新年,我们姊妹五个总是能添上一两件娘亲手织缝的漂亮合体的新衣服。即使天再冷,我们都感觉身上暖暖的,心里美美的。
娘还会剪鞋样剪喜花。娘剪的鞋样大方好看,做的鞋子合脚得体;剪的喜花式样丰富,图案主要以喜字为主,并与鱼、莲花等吉祥事物相互搭配。凡是见娘剪过喜花的人都说剪得好看,寓意也好。因而隔三岔五就有人登门求助,娘总是有求必应。这让娘比别人忙了不少,无论冬夏,还是春秋,娘都难得清闲。
那些找娘剪鞋样剪喜花的人心里觉得过意不去,有时也会拿点洋糖花生之类的东西。洋糖那个时候可稀罕了,也是我们这些孩子的最爱,尽管别人家的喜事与我们亳不相干,但我们却很期待。现在想来,那些可都是娘的辛苦换来的。
娘的心灵手巧、勤劳肯干,让她受到了生产队领导的重用,被任命为青年突击连连长。每次有突击任务,生产队就会把青年突击连作为拳头力量,使用在重要方向、重点区域。春夏秋,犁地、耙地、栽红薯、挖红薯、耩麦、割麦、打麦、掰棒子、打玉米等;冬天,突击挖河、挖沟。娘作为青年突击连连长,和其他干部骨干高喊着口号,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农闲时候,娘还组织开展支前活动做鞋子,一双双码好打成包,又一包包装上车运往部队。
家里吃饭的人多,生产队分的东西少,因而早早就闹起了“粮荒”。看着大大小小的我们都在长身体,一日三餐,娘可谓是绞尽脑汁,变着法儿给我们做东西吃。
清明前后,榆树就会长出榆钱,槐树也会开出槐花来。娘就捋些榆钱摘些槐花下来蒸蒸吃,或者做成饼、窝窝头。那时调料虽不多,但娘做的东西清香、爽口,既让我们尝了鲜、解了馋,又填饱了肚子。
现在每每忆起当年缺吃少穿的日子,忆起青年突出连那六年间激情澎湃的战斗岁月,娘就会感慨地说,现在的日子好了,不愁吃不愁穿,可要知道珍惜啊!
二
娘年龄大了,唠叨便也多了。每次见了我们,就像打开了话匣子,说书人一样唠叨着前尘旧事、家长里短。
娘唠叨时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苦打江山”。“家是最小国”,对于娘所说的“苦打江山”,我是有所经历和体会的,也能理解娘的心情。
我们这个家,在娘的精心操持下,从分家时的一无所有,到家境殷实,从当初的父母两人,到如今的多个家庭数十人。犹如一棵树,从当初一棵弱不禁风的小树,长成了如今枝繁叶茂的大树。每年春节,我们一大家人聚在一起都要坐上几大桌,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从娘一次次对“苦打江山”的唠叨中,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生活不是等靠出来的,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辛苦打拼努力奋斗出来的。
家里供出哥哥和我两个大学生,是娘最骄傲的事。娘以此为傲,因而便更加珍惜。娘比我们还担心工作中把事办砸喽,把手伸长喽,把路走偏喽,经常唠唠叨叨地告诫我们,咱是农村的孩子,一步步走到现在不容易,娘不求你当多大官,有多少钱,只要人好好类就行!
娘担心我们听不进耳朵里,更担心听不到心里去,无论见面还是在电话中,总是一遍遍地唠叨着。
娘唠叨的是教诲,叮咛的是嘱托,送上的是祝福,让儿子感知的是母爱的伟大和肩上沉甸甸的重担!
听着娘的唠叨,感觉很幸福!
三
娘喜欢帮人,却不愿受人帮,生怕给人添麻烦,即使自己的子女也是如此。
父亲走了后,娘坚持要一个人住。为了联系方便,我给娘买了部老年机。老年机功能简单,操作方便。但娘年岁大了,还不识字,前前后后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才学会接打电话。每次因娘的操作电话出情况时,我们都会及时赶过去帮娘处理,娘总是陪小心地说没事就尽量不打电话,免得出错添麻烦。这个时候娘也会感慨地说,要是老头子在该多好啊,打电话不用操心,我想说什么话,他就传什么话,哪会作这个难哪!
视频通话流行后,我跟娘商量换部智能手机。娘听说打电话还能看到打电话的人,觉得很是新奇,愿意试一试。但当听说需要花钱买新的手机时,却反悔了,说老年机还能用,扔了可惜。
又一次看娘时,我没再跟娘商量就买了部智能手机,并说买了就不能退了,娘只好接受。
第一次体验微信视频通话,双方面对面说话如在眼前,娘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如小孩子突然收到了一个新奇好玩的礼物,迫不及待地要我教她怎么用。娘学得非常认真,不到一个晚上,就学会了微信视频通话,并和远在北京、杭州的几个外甥互动。当娘看到他们其中一个瘦了,很是着急,反复嘱咐要多吃点。
满头白发的娘,仿佛一下子拥有了一个新奇的世界,挂了电话许久还沉浸其中,兴奋地说着使用智能手机的感受,不时感叹现代科技的强大。新奇、兴奋和激动,都写在了她满是皱纹的脸上。
清明节期间变了天,气温一下降了二十摄氏度。娘用微信和我视频聊天时说,天又冷了,可别忘了加衣服啊!
视频中,听着娘的殷殷叮嘱,看着娘的满头白发,我的眼睛有些湿了。
母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也写不完的书。娘已经八十多岁了,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如今还像一棵大树,虽然慢慢枯老,依然为我们这一代遮风,为我们的下一代挡雨。
董卿在她主持的节目《朗读者》“陪伴”中说,人生,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曾经,陪伴,是娘给我们的最好礼物;现在,陪伴,是我们能给娘的最好礼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娘啊娘,我的白发亲娘,我多想像小时娘陪我们一样,每天陪在娘身边,陪娘说说话,陪娘聊聊天,陪娘回忆过去的酸甜苦辣,陪娘哭,陪娘笑,陪娘流泪,陪娘开心,陪娘直到永远……(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