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父亲的“文艺范儿”

来源:周口日报     时间:2018-07-03     点击数:1116
字体大小:【 】  打印 打印 分享到:

    下班回家的路上,电话响了。“爱老爸”打来的。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找到父亲的电话,我把他的手机号码存成了“爱老爸”,在所有联系人中,位居第一。

    父亲来电,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儿。他说,最近去了项城三店的陈刘村。这是他年轻的时候做“社教”驻队的一个村子。回来之后心潮澎湃,写了一篇散文《再回陈刘村》,想让我帮助他打出来,投给报社。我说,你的文学心从未消退啊!父亲哈哈大笑。电话这头,我想,父亲的笑容一定很灿烂,像花儿一样。

    父亲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他教的语文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喜欢他讲的《驿路梨花》《荔枝蜜》《小桔灯》,还有《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课很生动,每堂课都富有文艺气息。讲《小桔灯》,自己亲手做了一个小桔灯带到课堂上;讲《驿路梨花》,他扮演瑶族老人,让学生扮演老余,还有哈尼小姑娘;讲《最后一课》,他表演的韩麦尔先生,让我们流下了眼泪……我猜想,几十年的语文教学,让他身上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文艺细胞。

    父亲是我们老家为数不多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人。有要写的东西,父亲都是早早醒来,坐在床头,马不停蹄地写,反复推敲、修改。定稿、誊写好之后,装入信封,送到十多里之外的邮局。那几年,父亲写的教育方面的新闻,陆续登上了《周口日报》,父亲也因此连续几年被县里评为优秀通讯员。不止写新闻,父亲写的小小说《拜年》、寓言故事《嫣红花和她的根妈妈》、散文《芝麻盐》等,也陆续登上了报纸。

    不光给报社投稿,父亲还非常钟情电台文学节目。周口人民广播电台曾经有个节目,叫《文学三角洲》。每天夕阳西下,正好放学的时候,节目开始,他带着一些爱好文学的学生,在办公室里静静地聆听。在那样一个偏僻的乡村中学里,父亲领航着一群文艺青年最初的梦想。有一年,这个节目举办了一次有奖征文活动,旨在通过文学的形式,反映农村新变化。父亲写了一篇《牛犟劲易脑筋》,反映的是一位农民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事情,在征文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正是有了父亲强大的文学基因,我也热爱文字、热爱写作,也因此谋得了工作,获得了成长的阶梯。这些年,父亲动手写作少了,但是他经常告诫我,要勤动笔、多写作。

    父亲除了爱好文学,还爱听戏,是个典型的戏迷。早些年农村大戏多,不管多远,他都会带着母亲去听。这些年,他经常到周口来听,周五过来,听几场戏,周日回家。周一到周五,不耽误在县城读老年大学。今年父亲过生日的时候,大哥送给他一部大屏看戏机,我帮他下载了许多戏曲。回到家里,他把看戏机放在庭院里,调大音量,吸引来了街坊四邻,一起听戏、说戏、评戏、唱戏。我问他,那咿咿呀呀,慢腔慢调,听着有意思?父亲说,这你可不懂啊,戏里戏外,都是人生啊!

    父亲的“文艺范儿”里还有一个重要成分:美术字。父亲写一手漂亮的美术字,黑体、宋体、隶书、楷书、综艺体,都很拿手。原来教学的时候,他担了全校的美术课,教学生们写美术字、画报头插画。他负责办的黑板报《芳草地》、主编的《元旦特刊》,图文并茂,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风景。退休之后的这些年,他经常在老家帮助政府书写墙体标语,脱贫、环保、计生、综治……每项活动,他都会到很多村子写墙体标语,宣传党的政策,传递政府声音。

    这就是我有“文艺范儿”的父亲,我衷心地祝福他身上的“文艺范儿”越来越足。当然,还有一句更接地气的美好祝福:祝他和天下所有的老父亲,健康长寿,晚年幸福!(常全欣)
  

上一篇: 等你,在一高
下一篇: 亲情路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