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韦伟 通讯员 王佳佳 吴智中) 舍命勇救轻生女的“95后”青年胡浩强、陈庚;收养脑瘫弃儿大爱绵延18年的农民李美玲;义务修路十余载的七旬老人韦成见……近年来,随着文明创建和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不断开展,沈丘县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道德模范不断涌现,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唱响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道德曲”。对此,中宣部信息专报推出特刊,以“扶志、启智、弘德”为题,对该县道德文化建设进行报道。
溯源传统,夯实道德之基。今年6月份,沈丘县城东中学学生张恩、汪靖轩在全校1500多名师生参加的大会上接受“助人为乐好学生”表彰时,直言“有点儿懵”,原因是他们在街头扶起一位晕倒的老人并进行了及时救助。
“这本来就是该做的,没想到会受到这么大表彰”。他们从小便接受传统文化《千字文》熏陶,见义勇为正是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结果。
两名中学生能把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得益于该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重视向优秀传统文化借力,把传播弘扬《千字文》国学经典和文明道德建设相结合。
在全县20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千字文诵读”“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等活动,并结合“日行一善”“小小志愿者”等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身体力行中认同道德规范,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
树好人典型,扬榜样力量。“感觉是一次圣洁的远行,只是你走得太匆匆,还没来得及绽放的青春,划过盛产英雄的天空……”今年4月份,一首追忆胡浩强、陈庚的歌曲——《远行的青春》在沈丘大地广为传唱。2016年5月14日晚11时许,在浙江省务工的胡浩强、陈庚路遇一年轻女子跳河轻生。听到呼救声后,他们第一时间冲到现场,先后跳入河中将落水者救上岸。后因体力不支,胡浩强、陈庚相继被河水吞没,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时代赞歌。
事后,胡浩强、陈庚先后被授予 “中国好人”“周口好人”等荣誉称号。沈丘县文明委、共青团沈丘县委又分别授予他们 “沈丘好人”“见义勇为好青年”等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县市民学习他们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
一支红烛点亮一间屋,一片火把照亮半边天。胡浩强、陈庚等平民英雄用实际行动,在全社会激起了强大的向善力量,更多的凡人善举,如雨后春笋,不断发生。
为了弘扬社会正气,沈丘县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广泛开展“乡贤 孝贤”“好家风 好家训”“好婆婆 好媳妇”“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通过多角度深入挖掘,层层评选推介,通过社会公示投票、组委会评审评出年度“最美沈丘人”和“道德模范”等。
宣传平民英雄,推崇凡人善举,在城区公共场所,采取“沈丘好人榜”大型公益广告牌和宣传文化墙的方式,将道德典型的照片和事迹张榜公布;在全县22个乡镇(办)全面推行善行义举榜,树美德、倡文明。
截至目前,沈丘县已表彰道德模范10名、最美沈丘人22名、美德少年70名,最美家庭620户。其中, 胡浩强、陈庚等5人荣获“中国好人”称号,李东明被评为“河南好人”,韦成见等14人入选“周口好人”。
开道德讲堂,激发向善力量。今年8月16日,物业电工陈爱峰徒手爬到3楼,救起被困防盗窗女童;8月23日,“最美交警”刘涛“生死营救”高空坠落昏迷工人,一个月内,沈丘两次上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正能量满满的!
“常去听道德讲堂,很受启发。救人是本职,更是社会公德”,刘涛说。
诵一段道德经典,唱一首文明道德歌曲,送一句美好祝福的话语——近年来,道德讲堂在沈丘县如火如荼地持续举行,它如阵阵春风,吹动沈丘道德之花精彩绽放。
沈丘县结合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深入开展道德讲堂建设,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以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身说法,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律己修身。截至目前,全县已举办道德讲堂近200期,营造了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广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为打造文明沈丘奠定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
“人无德不立,城无德不兴。近年来,沈丘县大力推进道德建设,让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融入、渗透到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推动道德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振社会精气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沈丘县县委书记皇甫立新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明道德之花悄悄开遍沈丘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