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欠下了一屁股外债。年仅14岁的他不准备再上学了,他想出去打工挣钱,帮家里还债。
父亲没有答应,父亲坚定地对他说: “孩子,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爹想办法供养你上学。”父亲除了忙完地里的活,还去了砖厂干活。他学习非常刻苦,第二年考上了师范。
师范毕业后,他被分到乡里最偏远的一所小学。他知道要想分到一所理想的学校,需要求人,需要花钱。懂事的他不忍心向父亲提这个要求。但细心的父亲还是看出了他的委屈。父亲开导他说:“孩子,在哪个地方只要好好干,爹相信总会有机会的。”
他在那所小学努力工作,每次乡里的全能竞赛,他所带的班级成绩总是第一。三年后,他被调到乡中心小学。
他谈的女朋友因为嫌他家里穷,和他分手了,他非常伤心。父亲劝他说:“孩子,她和你不是一个路上的人,爹觉得婚事靠的是两个人的缘分。”
他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想上专科进修,只是脱产学习是要扣工资的。父亲对他说:“自己认定的路,只要是积极上进的,就勇敢走下去,爹支持你。”
专科毕业后,他又继续读本科,父亲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本科毕业后,他应聘进了县高中。其间,他结了婚,妻子是县医院的一名医生。
积极进取的他又开始备战考研,妻子对他给予全力支持,暂时放弃了生育孩子。两年后,他考取了京城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应聘到省城的一所大学任教。
他在省城,妻子在县城,两地分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工作的调动之难又使他心力交瘁。无奈的他有了想放弃婚姻的不良念头。父亲得知他的这种想法,严厉训斥他:“孩子,人到哪个地步,都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啊。天无绝人之路,爹琢磨着是不是让你媳妇也考研究生,报省城的大学,你们不是又可以在一块儿了吗?”
他的妻子经过一年拼搏顺利地考上了省城一所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留在省人民医院工作。父亲看到儿子和媳妇又能在一起生活了,欣慰地对他说:“孩子,爹寻思着,只要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他的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也讲不出深刻的道理,但在他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父亲都给他指明道路。父亲不仅给了他养育之恩,更教会他如何生活做人。
晚年的父亲很幸福,儿子一家把父亲接到省城,颐养天年……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