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沈丘县新安集镇武营村,武新会正站在大篷车上摊小麦,他边忙边抬头望向不远处的收割机。还有最后一拢,收完这一拢,合作社196亩小麦的收割工作就要完成了。
武新会的鸿光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合作社里,播种机、收割机、拖拉机、运输车等设备一应俱全,从播种、施肥、收割到运输,合作社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设备不愁,完全够合作社使用,所以种地的各个环节都还顺利。”武新会告诉记者,加上今年天气好,除了部分地块,整体的麦收形势还算不错,均产每亩能达到1000斤。
说话间,武新会和社员们已将剩余的小麦拢到车上。“现在都在卖小麦,我们不着急,先存到粮仓里。走,去粮仓看看。”说完,武新会就开车拉着小麦往粮仓方向驶去。
“这就是合作社的粮仓,能储存近30万斤小麦,足够俺们用了。现在小麦的价位,俺们还不满意,先存这里,等高一点再卖。” 没走多远,武新会便指着一处场地,向记者介绍起来。
“镇里种植合作社不少,建粮仓的还真不多。大家都知道,种植庄稼利润低,他们建粮仓,待价而沽,不仅提高了利润,也提升了社员们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新安集镇一位负责人对此大为赞赏。
将最后一车麦存到粮仓,麦收结束,新一轮的农作物种植开始了。(记者 韦伟 通讯员 王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