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看沈丘 > 正文

王海龙:红薯种出大名堂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17-03-28     点击数:669
字体大小:【 】  打印 打印 分享到:

    本报记者 王 伟 通讯员 谢辛凌 
 

    刚一开春,“红薯种植专业村”——河南省沈丘县周营乡孟寨村,远近有名的“红薯大王”王海龙就已经开始张罗着整地、购置农膜、挑选红薯种块了。新一年的农耕生活又要开始了。

    “这几年俺种的红薯都是优质品种,生态无公害、产量高、品相好、个头匀称饱满。”王海龙说,仅此一项,他每年的销售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一家人靠着种红薯发了家、致了富,同时,还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沈丘县土壤多为沙土,适合红薯生长。王海龙就开始尝试规模化种植红薯。

    “传统劳作凭的是经验,俗话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实则不然,种地是项技术活。”王海龙说。

    为了引良种、学技术,王海龙跑郑州、北京的农科院所,拜红薯种植大户为师交流取经。他成功引进了6类优质高产的红薯新品种,有的亩产竟然达到近万斤。种植管理环节,他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他用农家肥、有机肥,防治病虫害采用红薯专用的生物农药。为此村里好多人都不理解,说他不会算账。王海龙说:“咋能只算当前账,不算长远账?只算经济账,不算社会效益账?”

    为了规模发展红薯种植产业,带动周围群众靠种植红薯增收致富。前年,王海龙主动吸纳村里20多个贫困户加入了他创办的农业种植合作社,每年连片发展红薯规模种植800余亩,年产鲜红薯2400多吨,产品销往北京、上海、长沙、武汉等地。

    王海龙还争取到市、县农业专家在他这里办培训班,推广普及先进的红薯种植理念。由于王海龙种出的红薯味道好、品相好,特别受消费者欢迎。王海龙说:“只要种出好红薯,不愁卖不出去。”

    进入新的一年,王海龙信心满满。这不,在合作社蓬勃发展的同时,他还计划打造绿色观光旅游农业。“在不远的将来,我要继续做大做强红薯产业,努力争取国家项目的资金支持,将这里打造成蔬菜种植、林果采摘、畜牧养殖、鱼塘垂钓和红薯种植、深加工产业园区,形成完善的绿色农业旅游观光园。”王海龙说,自己是个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最大的梦想就是把红薯种出更大的“名堂”,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奔小康,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红薯大王”。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