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梦,岁月如歌; 打开尘封的记忆,追寻岁月的痕迹,捡拾温馨的时刻;每日工作忙忙碌碌,昼夜轮回送走四季,有些人和事虽已渐行渐远,但总有一些美丽的浪花,在记忆的长河中绽放着往事的芬芳。
久在临床,形形色色的患者无奇不有,刚调回北郊卫生院的第一个盛夏的一天,赤日炎炎,蝉在诊室外的冬青树上也酷暑难耐,声嘶力竭的喊着“知了、知了”,我正在诊室飞速旋转的吊扇下面为患者诊病开方,一位穿着背心和裤头、脖子里搭条毛巾的四十多岁的农村汉子,风尘仆仆来到诊室,“大夫,我弟弟脚痛不能走路,麻烦你到诊室外给他看看病吧”,他左手用毛巾擦着脸和脖子上的汗水,右手指向诊室外冬青树下架车子上躺着的一位“奇怪”病人,我随他走到诊室外驾车子旁不免心中一怔,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这位病人在三伏天,却一袭棉衣,外面还加穿了一件棉大衣,下面棉裤双腿上绑了一副带毛的护腿皮套,两脚竟穿着棉袜及一双大头皮棉鞋,像一位“装在套子里的人”,反季节的穿戴显得不伦不类、不合时令,反差迥异,刻满沧桑的脸上青白无光,艰辛岁月犁出的皱纹中布满浮尘,从他哀叹痛楚的陈述中能读出他对生活无奈和对医治的绝望,他说道,他是一位木匠,兄弟四人,因家中贫瘠,三个光棍,只有他一人娶妻生子,他是他们家中的主要顶梁柱和靠山,两个月前因抗旱抱着冰冷的水管裸足涉水浇地,出现全身怕凉,双足麻木疼痛,夜间尤甚,难以入眠,继之出现双足疼痛加重不能行走,自患此病,失去了劳动能力,为治病几乎跑遍附近的市、县、乡医院,大医院诊断为脉管炎,需要截足,由于有截足之虞,诉说中他惨然泪下;我摸其足部发凉、观其脚趾发紫,诊其脉,沉、迟、涩,证属寒凝血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中医叫脱疽,面对他苍凉的身世和被疾病折磨的煎熬历程,我心生慈悲,感同身受,我不忍因他截足致残,因那可能导致他妻离子散;我问他,如若截足,你还能走村串户干木匠手艺吗?还能养活自己的妻儿吗?妻儿还会跟你吗?,他眼中闪着几近乞求的目光,“大夫,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只要你治愈我的疾病,我给你送面锦旗……”他言语哽咽不能自禁,像一位龙钟的老人,泪花闪闪,晶莹的泪珠从他的面颊无声滑落,无助的眼神在我面孔上游荡,他心里有个不需截足能治愈的梦想,因家中的重任还需他扛在肩上,这也许是他寻医求治中的最后一次努力,希望在保足治疗遥遥无期时能寻觅到柳暗花明,希望在冥冥中能抓到一根妙手回春的救命“稻草”,迎来健康的曙光和命运的转折,我领悟到这应该是他所能做到的最后努力吧,“相识即是缘,何况我们是医患”,我微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治病救人是医生职责所在,不图名利,让我们彼此相依,共同努力吧!”,我用阳和汤加减,温阳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第一次开了三副中药,仅2元多钱,算是投石问路,三天后他再次复诊,已脱去棉大衣和大头鞋,柱一副拐杖自己走进的诊室,久违的笑容荡漾在他的脸上,他已重拾治疗及生活信心和希望,既已效若桴鼓,我就效不更方,击鼓再进,又开五副,第三次复诊他已是自己骑自行车前来复诊,并且穿戴与常人无异样,我又给辩证施治开了五副中药,并告诉他“若好透了,就不要再来了”,五天后他红光满面,再次来到我的诊室,手中拿着两元钱,憨厚的脸上带着真诚,兴冲冲的告诉我,他已经身体痊愈,开始重操旧业,干活挣钱了,诺,这刚挣的两元钱,我要践行我的承诺,打算给你买面锦旗,我微笑着婉言拒绝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健康,来我再给你切一下脉”,有道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两元钱,正好给你开两副十全大补汤,以固其本,你的心意我领了,锦旗就免了,谢谢“,中年男人脸上充溢着满满的感激和幸福,笑容灿烂地千恩万谢的走了,病魔最终没能阻挡住他健康的脚步,那笑容定是历经了生命的痛楚和绝望后重获新生和健康的真情表露。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当香车、洋房,美酒、佳人成为一部分现代人追求的时尚时,当追名逐利蒙蔽某些人的双眼时,留一方洁净的心灵天空,固守那份与生俱来的善良和美德,已成为我们当今社会弘扬和圆梦的共识;回味如烟的往事,善行的馨香弥漫着温暖溢满心扉,那位历经求医坎坷险些截足的患者恳求的目光和最后虔诚的感恩,一直使我念念难忘;我愈加感到欣慰和幸福的事是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一直坚持带着感情诊治,想着病人开药,我认为一些精、简、灵、验、廉的方剂至今依然弥足珍贵,那种“一根银针治百病,一把草药医顽疾”的情怀依然在胸中澎湃激荡;让群众共享祖国中医发展的精髓和成果,共享诸如中医治疗、保健、治未病、中医康复、中医临终关怀一条龙服务,享受中医药改革红利,是百姓之福祉也是医者的使命,在我们对医患关系茫然、纠结和感觉无助时,医者更应拥有满满的慈悲心,丰盈的医患情,更应以无私的悬壶济世情怀,珍爱这份职业,善待所有病人;每个人生命中都有“摆渡人”,面对芸芸众生的患者,左手是慈悲,右手是关爱;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因为患者,所以付出;因为奉献,所以幸福。(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