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说:“学海无涯苦作舟”,这里的“苦”是一种读书态度,是一种意志过程。然而,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皆表明,以快乐的心态读书或者在读书过程中体悟到快乐和愉悦,才能更好地畅游在无涯的学海,才能更易于坚持下去,使读书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的读书生涯概括起来就一个字——乐。读书是我的乐趣,正如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一样,读书是我的追求,读书使我的生命更加丰满而有意义。
我16岁考上中专,突然离开了文化贫瘠的农村,异常兴奋,来到本地知名的师范学校,一头扎进了书的海洋。一年后在班里成绩第一,被学校选定提前毕业,到章丘市第一高中教学。从此开启了我“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螺旋发展的生活模式。
我没有上过一天高中,个人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读书本身的乐趣,使我除了正常的教学外,利用琐碎时间自学和到教室里听高中各科的课程,往往是这节课当老师,而另一节课就坐到我的学生中一起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这样,三年后,我与我的学生一起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我又回到了原来的高中任教。我以前的专业是英文,由于我热爱学习、热爱教育,于是我边教学边自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两年后顺利考取了全国统招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也转成了教育基本理论。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济南大学任教,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占领学术前沿和探讨解决教育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令我产生了到更高学府和向名家大师学习的想法,于是我又考取了西北师范大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单身带着上小学的女儿,虽然辛苦,但能够聆听导师的教诲,能够与同学交流切磋学术问题,能够沉浸在书的海洋里,那真是“辛苦并快乐着”,这是我人生最难忘的三年。毕业后,响应河南省周口市引进博士的号召,来到了周口,被分配到市教育局担任副局长,从学术研究人员变成了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
新环境、新角色的适应压力并没有阻止我读书学习、追求学术卓越的步伐。任副局长仅三个月,我考取西南大学博士后,兼职做研究。每年我在西南大学做两个月的学术研究,每当我离开繁重的行政事务工作,拉着行李箱走进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时,阵阵书香沁人心脾,忘记烦恼,忘记疲惫,就像一个饥渴已久的孩子,急切地扑进了母亲的怀抱,大口地吮吸着书中的乳汁。三年后,我成为西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第一个按规定顺利出站人员,早我两年入学的几十名同学当时还没有出站。
近年来,教育部考试遴选派往国外访问学者,我先后被录取派往英国布莱顿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深造、交流考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多年来,我把读书心得撰写成文字,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专业学术杂志发表30余篇文章,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出版学术专著10部。
我爱书。我常告诉家人,家里什么都可以扔,唯独书不能扔;生活方面都要节省,买书可以大方去买。多年来,我到外地出差的一个固定活动,就是逛当地书店。记得2006年到新疆喀什出差,到达宾馆已是晚上10点,由于时差原因,太阳还没有落山,我打听着到了当地新华书店,在那里看书、选书,当我选中自己喜欢的一本译著《国将不国》时,正是午夜12点。
我爱读书。行政工作繁杂缠人,每当晚上到家,走进书房,白天的一切烦人之事顿时在脑海中消失。陶醉于书本时,常常感到呼吸暂时停滞,十几秒后才是长长的呼气,这种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我感觉非常愉悦。记得小学五年级时,晚上看书到了天亮,母亲醒后问我:“孩子,今天咋起得这么早啊?”我说:“还没有睡呢。”第二天,老师检查作业,只有我一个人全部完成,好不惬意!
回顾过去的读书足迹,是想更多地发现不足;总结划舟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加尽情地在书的海洋里畅游,达到理想彼岸。
书,有灵性,给我快乐;我,有情义,爱你一生!(李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