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门口有个池塘,方方的,像一个储钱罐,储存过无数个太阳,储存过无数个月亮,也储存了我童年无尽的幸福时光。
童年的记忆中,池塘里永远是一池清水,没有干过。到了冬天水位下降,结了冰,我们在冰上玩。到了夏天,一场大雨,池塘里又满了。我最喜爱听池塘里青蛙的叫声。俗话说,“蛤蟆打哇哇,四十五天吃疙瘩”。疙瘩,豫东的一种面食。意为,听到青蛙的叫声,离收麦的日子就不远了。
池塘的西北角有一棵歪柳树,几乎是平躺着生长。这棵柳树,就是我和小伙伴集结的地方。在柳树边,脱个精光,爬上柳树,蹦下去,感觉自己是了不起的英雄。柳树就成了我们的跳台。有不会游水的,便有人从背后把他推下水,或几个人抬着扔到坑里,扑腾几下,喝几口水,就会游水了。网上不时报道,哪里又有孩子溺水事故发生。我不明白,如今的孩子怎么都不会游水?
夏日里,跳水里洗澡太频繁了。中午放学后,先到水里泡上一阵子。看到谁在岸边不下水,就抓一把坑泥,偷偷地上岸,抹那人的身上或脸上,不下水也得下水。等大人来寻,才上岸回家吃饭。同班有一个叫荛的女孩,也喜爱和男孩子一样洗澡。等家长喊吃饭,荛上岸,不穿衣服,抱着衣服跑回家。那时还没有性的意识,但我们都喜爱看荛的光身子。到了晚上,男人们到村前河里洗澡,坑塘就属于女人了,婶子大娘从厨房里钻出来,到池塘里享受一下夏日的清凉。夜晚,睡在池塘边,凉风习习,比在空调间里还舒服。听大人们讲《半夜鸡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或《三国演义》的故事,听得津津有味。或仰望星空,数天上的星星,一个,二个,三个……怎么也数不完。这时,便想起那个古老的谜语“蓝单子晒大米,天明了收回去”,数着数着就进入了梦乡。
池塘有水,有风,就有了风水。家住池塘边,方便多了。不到雨季,半塘水,岸边有一块石头,那是娘的搓衣板。娘扬起的棒槌,一声一声拍打着我的童年。住在坑边的十几家,都在池塘里洗衣服、淘麦。要磨面,需要洗去麦子上的尘土,就在池塘里淘麦。我就经常干这个活。所以,大人们不允许孩子们污染坑水。谁家娃往池塘里抛洒粪便,要被大人们骂好多天。水大的时候,在岸边,伸手就能够到水,掬起一捧水洗脸,很爽。池塘就是我天然的洗脸盆。
住在坑边,每家都养有几只鸭子。那年月时兴“打账”,也就是赊账。春上,卖鸭苗的挑着两个大箩筐,来到村里,小鸭苗毛茸茸的,十分可爱,引来蹦蹦跳跳的孩子们,纷纷回家告诉爹娘去买。买鸭苗的时候不用付钱,秋天,卖鸭苗的来收钱,母鸭要钱,公鸭不收钱。付多少钱,凭村民自己说,卖鸭苗的也不去核对。其实,农村人讲的就是一种诚信。前几天,有报道说,某城市开了一家无人售货超市。监控发现,多人拿东西不付钱,或少付钱。城里人缺的是农村人的实在。早上把鸭子放出来,鸭子们晃晃悠悠地走到坑里。晚上,有人喊一声,“上来了!”鸭子们纷纷上岸,各回各家,从没有出现过鸭子走错家或纠纷。
有人问我,你家住哪里。我说,村前有个学校,学校后边有个池塘,池塘西边就是我家。让我自豪的是娘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兢兢业业,在教育战线奉献三十多年。乡下没有课桌,娘带领学生挖池塘里的泥巴垒台子。村子的很多人都是娘的学生。提起娘,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我就是在娘的教育下,在本村上完小学,上完初中,考到县里的高中,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参加工作。
家门口池塘的来历我没有考证过。池塘静静地躺在那里,没有说话,但它见证着几代人的沧桑岁月。池塘是第一生产队的,养的鱼自然属于一队的社员所有。到了年底,每家能分到大小不等的鱼,那是全家人的佳肴。但是,在还没有实行农村联产责任制前,农村的日子还是贫苦的,一年也吃不上几顿肉。过年的时候,每家也不过买上三五斤肉。我家是四队,也有几个池塘,年底也能分到几条鱼。过了年,要走亲戚拜年。走亲戚也就拿些馒头、油条等,不像今天串亲戚拿火腿肠、方便面什么的。走亲戚的时候大人安排,坐桌的时候小孩子不能坐主位,主人让夹菜,不能真的夹。主人用筷子点着肉,热情地说,吃呀,吃呀。等你真的夹肉了,主人的筷子夹别的菜了。有的人家,一碗肉能待十多次客人。每次,拿出来馏一下就行了。
有一年夏天下暴雨,地里的水流到村西边的坑里,村西边的小坑里先满了,水顺着沟从西边往这边流,漫过路边的时候,鱼凫上水,小鱼儿往上窜。小鱼儿有三五厘米长,就是农村人称永远长不大的“泥巴沤”。我就在岸边用手抓,半上午抓了好几斤。娘把小鱼儿洗净,用油剪过,我和弟弟妹妹美美地吃了好几天。
池塘终于干了,干了好多年。我不明白,好好的池塘怎么会干了呢?池塘里的水都去了哪里?原来,这些年我们发展工业,过度开发地下水,导致水资源枯竭。原来,拿碗能从井里舀水。如今,打十几米、二十几米井不见一滴水。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座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农业每年因旱灾大面积绝产达2.3亿亩。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别说庄稼,连人生活都困难。前年,我去了一趟豫西、豫北的大山里,水库都见了底。看到城里有人洗澡不关水龙头,洗车时任水白白流淌,我的心就隐隐作痛。好在我的老家也吃上了自来水。黑龙江省绥棱县水利局的戴北春,一个柔弱女子,凭着职业的敏感,在生命绝望中,对“生命之源”——水,有着超前意识,卖掉自己的全部家当,19年来与丈夫一起行走大半个中国,宣传节水,被誉为“世界第一节水女英雄”。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有一句广告说得好,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前年春节过年回家,我看到池塘被人犁过,种上了麦子。原来是同济哥种的。同济哥是种粮大户,包有十几亩地,连自家的责任田,种了30亩地。加上又喂了几头牛,每年的收入还是挺可观的。同济哥说,池塘里这二亩地,不用给谁交租赁费,等于没有地亩钱。坑泥肥沃,没有投资化肥,结果收了3000多斤麦子。收了麦子,同济哥种上玉米。等玉米成熟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雨,齐腰深水。同济哥买了个打鱼的皮筏,从水里捞出2000多斤玉米。我为同济哥还写过一篇文章,在市报上刊登。村里人奔走相告,同济也成名人了。同济哥说,不去打工,受不了那个罪。再说,家里有老人,有孩子,也走不开。同济哥的心中,割舍不了的是那种亲情和爱。
又是半池塘水。同济哥也种不了庄稼了,就联合住在池塘边的十几家,每家出五十元钱买鱼苗,放到坑里。说好的,谁出钱将来分鱼有谁的,不出钱没有份的。大家都期待着年底的丰收。
家住池塘边,池塘就是我家的风景!(邓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