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里、梦里,西湖就是一个温婉秀美的女子,暗香盈袖、娉娉婷婷。苏轼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之美,在诗、在景、在韵、在情,谁又能忘却西子湖畔那一段段迷离的烟雨旧梦?
丹桂飘香的秋日里,一睁开眼就看到西湖,那种感受无法言语,只说是心动吧。淡蓝色的湖面与天空相连,自成一色,淡雅、宁静、渺远,宛若睡眼惺忪的西湖还沉浸在美轮美奂的梦境中。远处灵秀的山峦,一座成了另一座的底色,隐隐约约,似烟如雾,迷蒙如画。几叶扁舟,缓缓摇摆,漾起点点水波,方知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存在,不是虚幻,不是浮想,更不是梦境。白居易诗云:“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如此之美,几人不赞叹?几人不感动?漫步轻行于湖边,可否揽几分美色入怀?从此,不言美、不阅美、不赏美、不慕美,方可处处皆美,时时拥美。
单是这一湖秀水已让人忘情,更别说那一缕墨香里的浪漫爱情、古迹遗韵、历史传说,更让人臆想、痴迷。
西湖十景中,我最爱“苏堤春晓”。漫步苏堤,虽为秋日,绿荫如盖、清风习习、花香四溢。看不够的湖光水色,享不够的如诗风情,或许,在你闭上眼睛的一刹那,会与东坡先生偶然相逢,此种感受,胜似人间仙境。
西湖闻名的原因还因为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西湖水,断桥边,一段雨伞情缘,柔美了爱情的容颜;雷峰塔下,历尽磨难,诠释了爱情的真谛。中国人自古崇尚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所以塑造了这样一位完美的女性,她坚强勇敢、不惧生死地追求爱情,赢得了人们的爱慕、尊重和赞扬。她虽为妖,却胜似人,为我们演绎仁、义、道、德,鞭挞奸、邪、逆、恶,她的形象在中华文化中熠熠闪光,也为西湖的美赋予了浑厚、深沉的底色。
在西湖边,人们还会想到一个人——苏小小,她不但生得花容月貌,且能书善诗,文采横溢,可与西湖山水争奇斗艳,是男人心中的一个梦。因家庭原因,移居西泠桥畔,沦为青楼歌妓。她虽为妓,却实不俗,一直保持着文人的高尚品格和女人的冰清玉洁。她追求坚贞不渝的爱情,一首《减字木兰花》曰:“自从君去,数尽残冬春又暮。音信全乖。等到花开不见来”,写尽一片相思之情。这首词是写给她的情郎阮郁的,她苦苦等待的人儿,一直未见踪影,思念成疾,香消玉殒,令人垂泪、叹惋。还传说她曾慷慨解囊,资助穷书生上京赶考,善心柔肠。苏小小是美的,从身心到灵魂,而这种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她倾其生命捍卫了这种纯洁、诚挚的美。或许,这样一位歌妓在西湖乃至中国历史上占有不衰之地,意义就在于,让我们从社会的背阴面看到了生命本真的善良以及人类生生不息的光亮。
在西湖边还有一位“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隐居在此,孤山植梅,恬然自适的情态让人好生羡慕。“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说是美得让人窒息也不为过,是这梅鹤做了西湖的底色,还是西湖做了梅鹤的映衬,谁能分得出呢。
西湖也承载着似与之不相匹配的忠肝义胆,岳飞墓和武松墓就建于此。一个是“精忠报国”,一个是“大义凛然”,一忠一义,相得益彰,为西湖的美注入了高洁的品格、不朽的精神,使得人们在对美的不懈追求里,不肆意、不盲目、不沉迷。
静静地回望西湖,那粼粼的水波,泛着银色的光晕,弯弯的、闪闪的,时而为我们泛出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一段段丰厚的历史。很多时候,故事让风景更美丽,风景让故事更生动,翻阅西湖画卷,重觅烟雨旧梦,总有那一抹抹柔情凝滞在心中,带着美丽的期许、深深的眷恋和真挚的感动!(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