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一直在说将有雨夹雪或小雪,原本想着早上起床就能看到树上、房子上全白了的雪景,但开门看到的总是灰蒙蒙的天,没有一点下雪的迹象。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雪说下就下,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一下几天。那时候,听天气预报的渠道是收音机,还有村里老年人的预测,收音机几天也不听一次,倒是老年人的预报是经常听到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是有经验的,在大街上的饭场子中间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说该下雪了,村民就相信要下雪了,小孩子则坚定地认为要下雪了。
冬天,天寒地冻,雪,悄无声息地下。农村人落黑就睡,天亮的时候才发现瑞雪普降,万物银装素裹。小孩子一般是不愿早起的,但一听到大人说声“下雪了”,总能从床上一蹦下来,光着屁股跑到门口看一眼雪景,抓一把雪填在嘴里。孩子们宁愿冻着也要看看雪、尝尝雪的味道。这样肯定会遭到大人们的呵斥,小孩子也迅速回屋穿衣服,然后出门打扫院子里的雪。扫雪是下雪后的第一件事,小孩子们热情高涨地加入大人的扫雪队伍,院子、大门口、胡同里凡是出门走路的地方都要扫。院子里的雪要拉到村外。拉雪是很热闹的,架子车里装满雪,大人拉,小孩推,能拉多少就装多少,谁家院子里的雪先清理完毕,谁家就是勤快人家。
自家院子里的雪还没清理完,小孩子们就已经按捺不住堆雪人、打雪仗的激情,拿着铁锹等工具,三五成群地跑到开阔地带堆雪人去了。农村孩子没什么审美情结,堆出来的雪人总是比较敦实,傻大憨粗的,再在雪人的头上放一顶破草帽就是相当完美的艺术品。仅仅堆雪人是玩不过瘾的,十几个小孩分成两班打雪仗才叫一个爽!打雪仗之前还要盟誓,找一块干净的雪地,用手指在洁白的雪上歪歪扭扭地写出“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然后,两班小孩就把雪团成雪蛋子奋力朝对方砸去。一场雪仗结束,所有参战的小孩都是湿漉漉的,小手冻得像胡萝卜。尽管如此,心情还是非常兴奋的,于是纷纷掏出小鸡鸡,一字排开,使出吃奶的劲儿向雪地里尿,看谁尿得高且尿得远,获胜者同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自豪感。
打雪仗的时候,还会有一些意外收获。小孩子在雪地里追逐奔跑,不经意间就能发现野兔或田鼠的足迹,顺着这些足迹指不定就能抓到兔子或田鼠。那时候,也不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旦发现小动物的足迹,定要追到山穷水尽。现在想想,那些小动物也挺不容易的,下雪后不但没东西吃,受冷受冻,还要遭受小孩子的骚扰,甚至丢掉身家性命。
岁月在静静地燃烧,农村的苦乐生活也渐渐远去,留下的是记忆深处的童年,那雪、那景、那人都历历在目,工作之余,很想回家看看雪景!(丁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