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看沈丘 > 正文

沈丘:沙颍河畔绿色的歌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16-08-26     点击数:1702
字体大小:【 】  打印 打印 分享到:

    垂柳依依,微风习习。一大早,像往常一样,楚俊超来到沈丘县全民健身体育广场开始晨练。
    “以往城区可去的地方少,现在到哪儿看看都赏心悦目。”旭日下,楚俊超用力舞动着臂膀。
    “沈丘变美了!”这是生活在这座小城的人们近段时间以来突出的感受。
    欣喜来自以“建设美丽沈丘”为总目标的城乡卫生环境综合整治。
    “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向往,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设蓝天碧水美丽沈丘。”沈丘县委书记皇甫立新说。
    1
    整体评估科学谋划治理方案
    “沙颍河槐店闸入境断面COD和NH3-N分别为22.6mg/L和0.85mg/L,而在下游的沈丘纸店出境断面,监测到的COD和NH3-N比沈丘槐店闸入境断面下降约9.7%和7.4%,污染物浓度进一步降低,说明沈丘境内的治理是有效果的,水质在这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来自郑州大学环境政策规划评价研究中心的检测员说。
    由于历史原因,沈丘县环保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存在城区黑臭河流、空气质量不能稳定达标、固废垃圾处理措施不到位等环境问题。为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更好地建设“美丽沈丘”,该县聘请郑州大学环境政策规划评价研究中心,通过搜集全县近5年生态环境资料及监测数据,识别水环境、大气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声及其他环境质量现状,识别各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地对全县环境质量、环境保护基础进行评估,为制订改善环境质量的总体工作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2
    重点治理,沙颍河水再次清澈
    沙颍河自西向东贯穿沈丘,流域面积56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6.2%,沈丘闸是沙颍河河南境内最后一座节制闸,该断面水质直接反映了河南省沙颍河流域的治污状况,被称为河南省沙颍河流域治污的晴雨表。

    “五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洗衣灌溉,八十年代河水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这首曾经在沈丘广泛流传的顺口溜,十分形象地反映了沙颍河水受污染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由于上游大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致使沈丘县境内的沙颍河污染日趋严重,水体功能丧失殆尽,严重污染的河水在槐店大闸拦蓄,长期在沈丘境内发酵,水体乌黑,臭味刺鼻,鱼虾绝迹,并通过干、支渠流遍全县大部分地区,使沈丘成了淮河流域内最大的“污水坑”,给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老百姓来赶槐店集,到了大闸捂着鼻,大车加油赶快跑,小车慌忙摇玻璃。”苦不堪言的群众用这首打油诗自嘲,甚至出现了万人自发签名请求治理沙颍河污染的情况。
    面对刻不容缓的治污形势和群众的热切期盼,沈丘县加大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投资近2亿元建设了沙北污水处理厂、沙南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对污染企业限期治理一批,整合升级一批,淘汰关闭一批,对河流实行生态补偿制、目标责任制及在线监测等一系列措施,沙颍河水质近十年明显好转,纸店出境断面水质年均值已连续多年达到国家控制目标IV类地表水标准。
    现在的沙颍河河水变清了,空气清新了,柳条依依,清波荡漾,游人如织,垂钓者、锻炼者接踵而至,沙颍河畔成了大众乐园,老百姓口中的顺口溜也变成了“鱼儿跳、野鸭闹、水变清、群众笑”。
    3
    集中治理,消灭六大环境危害
    虽然沈丘在沙颍河主干流的治理上成果显著,但是由于居民此前长期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区域内各支流、干渠内垃圾堆积、污染严重,尤其以西蔡河的世衡桥段、响水桥段及沙北总干渠最为突出。近年来,随着沈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明意识也渐渐增强,群众对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的要求迫切,而从城市长远发展来看,开展集中整治也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近日,在沈丘县西蔡河世衡桥段,一块巨大的施工效果图拔地而起,引得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儿童活动区、市民活动广场、沈丘文化墙、亲水步道……大家纷纷讨论,这公园要是建好,不光西蔡河这个臭水沟变干净了,老百姓也多了一个好去处。
    据悉,沈丘县在经过整体规划后,计划在西蔡河的世衡桥段建设湿地公园,将这里打造成城市的中心文化公园、市民的户外休闲公园、沈丘的生态踏脚石。同时,针对辖区内其他支流、干渠的集中整治也已经制订方案,逐步实施。
    不光是城市内河污染,针对自身环境容量总体偏小,承载能力较弱,环境压力日趋加剧的实际情况,沈丘县还开展了道路扬尘和渣土车、建筑施工扬尘、料场堆场、商砼、露天烧烤及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六个突出环境问题的集中整治,分别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组,明确了工作责任目标和处罚措施,力争迅速消除环境危害因素。
    4
    完善机制,垃圾处理有规可循
    在沈丘各乡村,每到傍晚时分,村里的保洁员就会骑着垃圾车,忙活在村内各个垃圾池间,把一天的垃圾清运到位于乡镇的垃圾中转站,经由乡镇中转站统一运到县里进一步处理。
    这一套“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是该县为了治理日益严重的农村面源污染而开展的“美丽乡村·清洁家园”活动的宝贵经验,如今每天都在沈丘县运转着。
    该县要求各乡镇建设1座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站,配套2辆垃圾收集清运车,进行定点存放和清运处理。各村按照每1000人建设5~7个标准化垃圾池;每村聘请2~5名村民,成立专业保洁队伍,实现生活垃圾“日日清”。同时,通过“上联县、下通村”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实现垃圾分类、废品回收和秸秆生物质综合利用的常态化、链条化、规模化。
    针对城市卫生,该县环卫部门设立了60名监督员,分赴11个区域清扫保洁。1200多名环卫工人实行“双岗制”,每天清扫道路面积360多万平方米。针对老城区人流量大、产生垃圾多的情况,额外配置了4辆垃圾车、3部清扫车、3辆大型洒水车、9辆垃圾清理大篷车,目前县城区域内共有90个垃圾罐、88个地埋式垃圾中转站,有效保障了城区的垃圾集中处理。

    5
    综合治理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涉及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沈丘县在注重环境卫生整治的同时,也着力于改善城市文明建设,通过多部门联动,进行精细化管理,着力对占道经营、私搭乱建、非法营运三轮车等有损城市形象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沈丘县北关农贸市场门前道路,是该县多年来有名的脏、乱、差、堵,众多家禽及瓜果蔬菜经营户占道经营,致使道路不通,垃圾遍地,面对这一头号“老大难”街道,县执法人员通过进店入户,耐心规劝,向市民和商户宣讲城市管理法规、市容管理标准和专项整治要求,赢得群众的支持理解与积极配合。如今,经过集中整治,该路段面貌焕然一新。
    在沈丘县城转一圈,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华槐园”门口的非法占道经营小吃摊不见了;各个十字路口违法搭建的小卖部拆除了;“三公开”广场非法占地经营的私人游乐场取缔了……微博上、贴吧里、朋友圈中,沈丘人纷纷赞叹:“沈丘一天一个样!”
    而针对群众怨愤最大的三轮车非法载客、违规上路影响交通的问题,该县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到安徽界首、商丘永城等地调研学习,利用4个月的时间,将三轮车整治工作分为宣传摸底、集中整治、长效监管三个阶段,成立综合协调、宣传教育、集中处理、执法保障、源头整治、信访维稳、督察考评7个工作组,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工作重点,实施片区网格化管理,将县城划分为5个片区,分别交由一名副县长牵头,夯实了责任基础,开展了有1000多名干群参加、持续时间近三个月的三轮车专项治理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这项活动自4月份开展以来,该县累计出动执法车辆400余台次,上路工作人员13350人次,查处各类违规车辆7823辆。其中非法载客三轮车1200辆、四轮车272辆,教育劝返6322辆,县城交通状况明显改观,社会各界反映良好。
    从名噪一时的“污水坑”,到如今的“水韵绿城”,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沈丘给人的第一印象已从当初的脏、乱、差转变成了净、绿、畅。绿水绕城,蓝天常驻,市容整洁,人心和善,这座沙颍河边的美丽小城追求绿色发展与城市文明的脚步越来越坚定,越走越深远……(本报记者赵春喜 本报通讯员 郭力铭 肖飞)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