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永远的路口

来源:周口晚报     时间:2016-08-08     点击数:677
字体大小:【 】  打印 打印 分享到:

    我一生经历的路口太多。

  六岁时,母亲让我在家照看三岁的弟弟,还要我照看院子里摊晒的粮食,然后,她扛着一把锄下地了。当时正是赤日炎炎的夏天,院子里的几只鸡也贼精,它们老是瞅我照看弟弟时,就跳到摊子上偷吃粮食。

  我没有办法,又不想在烈日下暴晒,只好在晒粮食的摊子下铺了一张凉席,我带着弟弟钻在摊子下玩耍,这样既看住了偷嘴吃的鸡子,也照看了弟弟。谁知坚持不到半个小时,弟弟急了,他想妈妈了,他吵吵着非要找妈妈,哭闹不休。我实在没有办法,只得搭上门扯着他往外走。

  到了村口,有一条往北去的路,也有一条东西路。我迷糊了,不知道母亲到底往哪个方向去了。我一直犹豫不决,况且我长这么大还从没出过村子,也不知道村子外面的情况,我退缩了。可弟弟却指着往东去的路,小嘴不停地说,往这,往这。我想到家里晾晒的粮食,母亲说了,这是我的责任,不能让鸡子糟蹋了。我想带着弟弟往家转。

  可弟弟不干。我拽他,他坐在地上撒泼,我又抱不动他。恼怒之下,我踹了他一脚之后独自回家了。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抉择,看粮食是我的责任,和弟弟一起寻找母亲是为了亲情,在亲情和责任之间,我选择了责任,同时也是我第一次动粗,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的亲弟弟。许多年以后,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心里一直是惴惴不安的。

  后来,我的母亲抱着弟弟从地里回来,她并没有责备我,我也没有为自己不当的行为认错。但令我惊奇的是,同样没有出过村子的弟弟竟然准确地选择了母亲所去的方向,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从这以后,我才知道,村子往东往西的路是通向田野的,往北的路一直通往县城。

  十年后,我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那时的县高中一年只招收六个班,三百名学生。我有幸成为全县的这三百名学生中的一员,而且分到了最好的一个班。那一天,父亲背着我的被褥将我送到村口,他将被褥往我的肩膀上一搭,指着往北去的方向说,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不要拐弯,大约二十里路就到县城了。我站在村口,望一望往北去的路,一切都很陌生,我长这么大还从没有去过县城呢,我的内心犹豫了一下。父亲问,你不敢一个人去吗?

  没事。我强作欢颜,潇洒地向父亲挥一挥手。父亲又问,到了县城,你不知道学校在哪儿咋办?

  鼻子下有嘴。我回了一句,将村口远远地抛在身后。走了大约有半里地,我不经意地回头一看,父亲依然站在村口向我张望,我的心里一热。从此,父亲站在村口向我张望的模样一直烙在我的心里,成为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后来,我大学毕业分在县城工作,因为根在这里的缘故,我经常回家,从县城到小村,从小村到县城,村口是我的必经之地,也是我一生中走过最多的路口。每次走过这里,我的心里总是充满温馨,充满感动。这里的一切已经深深地融入我的血液,刻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一生永远挥之不去的路口。(宁高明)

上一篇: 夏蝉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