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看沈丘 > 正文

沈丘县一个村里出了两个市级“非遗” 您听说过鱼鼓吗?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16-07-22     点击数:1231
字体大小:【 】  打印 打印 分享到:

    大河网讯(记者 范昭 实习生 丁磊)您听说过鱼鼓吗?鱼鼓可是沈丘县北杨集乡林寨村独有的一种乐器。7月21日,大河网(www.dahe.cn)记者跟随河南省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的先进典型经验报道团,来到有“中国曲艺之乡”之称的沈丘县,亲眼看到“鱼鼓”这种独特乐器的表演。

沈丘县一个村里出了两个市级“非遗” 您听说过鱼鼓吗?

图为86岁的高明远老先生正在书写《沁园春 · 雪》

  民间书法家练字72年笔走龙蛇

  在沈丘县槐店回族镇大王楼行政村有着一位86岁的民间书法家高明远老先生,从14岁执笔练字,至今已有72年的笔龄,熟知多种书体,“真草隶篆”样样写得飘逸洒脱。文化中心的“农家书屋”内挂着高明远老先生写的行草颜体《虎》,笔法浑厚有力。大楼王村村支部书记王庆领告诉记者,自从文化中心建成以后,老先生带领村里的孩子们练字,亲授书法心得。不仅如此,文化中心还实现了WiFi覆盖,到了晚上村中老少都聚集在这里聊天耍乐。

  村里竟走出了两个市级“非遗”

  在沈丘县北杨集乡林寨村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舞台上,两位老人各持一罕见的民族乐器——沙河大鼓、鱼鼓,其中,沙河大鼓的传承人王振山老先生曾在四川荣获全国曲艺大赛的银奖,自己还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王洪生老先生手中的鱼鼓更是闻所未闻。王振山老先生回忆起往事说道,以前为了养家糊口,街边巷口,马路公园都曾是他们的舞台,那时候演出机会少,更不被人重视,现在生活条件富裕了,村里也建起了文化广场,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演出舞台,也可借此机会将这两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下去。

  种地难与否?专家讲堂来帮您

  沈丘县白集镇刘楼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后,在为村名提供文化交流场所之外,还开设了农业讲堂,定期聘请农牧专家来为村民们讲授种植、畜牧的专业知识,提供专业经验。白集镇文化主席张仕彪告诉记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后,农业讲堂随即开课,不仅为自己村的村民提供了帮助,许多邻村的村民也都争先恐后的来听课。

  大开眼界!您见过“赶竹马”吗?

  夜幕降临,沈丘县卞路口乡前营子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广场上却是歌舞升平、十分热闹。8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正火热上演“赶竹马”,许多村民身着戏服,形象各异,舞蹈动作丰富多彩。据了解,赶竹马大约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近四百年的历史。表演方式有四马并列、四马对头、串花门、走过场,表演者共有20人左右,装扮成历史人物。跨马者12人,其余扮演成文臣、武将,公子、小姐,社会各色人等。其中一名打伞的是领队,口才极佳,语言诙谐幽默,还有一名是赶马的,演出时会表演武术动作。2015年被沈丘县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