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好麻不怕沤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6-07-20     点击数:1190
字体大小:【 】  打印 打印 分享到:

  在皖北乡下,老辈人在教训小孩子要吃苦时,都会说这样一句话:好麻不怕沤!
  “沤”这个字,恐怕没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很难理解。譬如,把水和秸秆一同放到田里,长时间浸泡发酵,叫“沤田”,其实,沤的过程,也就是制作草木肥的过程;把成捆的麻秆系好,放到乡间的沟渠里去沤,谓之“沤麻”。
  麻是旧时乡间较为常见的一种作物。细长的麻秆,葱绿的叶子,匀称地长在乡间的沟渠之畔,在初夏的阳光里,尽显葱绿,远远地望上去,一排排葱碧,煞是惹人喜欢。
  我总觉得,麻就好像是乡间长大的人。麻到了成年,麻秆上逐渐出现了粗糙的纹路,就好比一个人到了中年,额头上逐渐生了沟壑。皱纹之于人是成熟和阅历的象征,越年长,皱纹越多,资历越老,越讨人尊重;麻身上的纹路,代表着麻的韧皮纤维,越粗糙也就越成熟。纹路的多少,往往决定了一株麻是否称职。
  人在老迈之后,生命就会终结,死亡之后,往往要讲究“入土为安”。麻又何尝不是如此,麻老了,会被人用镰刀割下来,去掉叶子,用一根稍细一些的麻条子扎成捆,埋到乡间沟渠的淤泥里去沤。沤过了十天左右,麻皮与麻秆脱离,被扒下肉身,丝丝缕缕地被揭下来,清水滤一遍。沤麻,对于麻来说,是换得它生命涅槃的一场修道。
  而麻与人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旧时的乡间没有尼龙绳,麻绳就是最常用的捆绑工具,除了用来捆绑,麻的用途还很多。譬如,被变成麻鞋,在皖北地区,称之为“龙窝”,乡人多会自我娱乐呀,如此粗糙磨脚的麻鞋,给取了这样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再譬如,在中国人的传统里,长辈亡故,需要披麻戴孝,也离不开麻的掺和。
  当然了,除此之外,麻和喜庆的事物也有诸多联系。《诗经》中讲:“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古时候,年轻人竟然是在麻田里来约会的,葱碧的麻叶,粗糙的麻秆,留下了古时年轻人多少卿卿我我和甜言蜜语。
  在故乡亳州的乡间,往往一位少年的成长也伴着一株麻的成长。麻长歪了,要被农人割下来,孩子们稍有挫折就打退堂鼓,就要被长辈拉到一块麻田里训诫,你要学做一棵麻,好麻不怕沤,不光沤不烂,而且越沤越有价值。被训诫的孩子们,点头如雨,似那风里起伏的麻。
  在我童年的印象中,有多少麻,就有多少顽皮的少年,他们都是摔不烂的破毡帽,以麻为图腾,在乡间倔强生长。犹记得旧时乡间,每到夏末,就有许多少年,拿着被扒了皮的麻秆,在黄昏的风里追逐嬉戏。当然,他们也把心底的秘密,用铅笔写到光滑的麻秆上,埋到屋后的园子里,据说,这样做,就能梦想成真。(李丹崖)

上一篇: 错位之思
下一篇: 红村有大美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