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我随渔家海上行

来源:周口晚报     时间:2016-03-23     点击数:603
字体大小:【 】  打印 打印 分享到:

  那时,我正在解放军某师政治部宣传科工作。一天,师政治部突然接到军区政治部通知,调我到渤海去体验生活,然后创作反映海疆生活的诗作,并为我安排好了陪同人员以及体验生活的路线——渔村、海岛、哨所、连队……我立马急匆匆奔赴渤海之滨。

  睡了,夜,睡了。我住在渔村里。轰隆哗啦……轰隆哗啦……汹涌澎湃的海涛打着节奏分明的鼾声。也许,渔村里还未入睡的只有徐处长和我。徐处长已在海疆战斗十多年,是位名副其实的“渤海通”。他正给我讲入乡随俗哩! 

  大海,无边无际,瞬息万变。渔民与大海相比,竟是那么孤单和渺小。徐处长说,海上生活险恶,渔民们无不期盼在生活和劳动中寓意吉祥。他们忌讳说“翻”“扣”,而改说“划”“划过来”。船帆不说“帆”,说“篷”,升帆说“撑篷”。渔船卸载完了,不说“完了”“没了”,要说“满了”。在海上遇见鲸鱼,不能用手指,不能直呼“鲸鱼”,要尊称“老人家”“财神爷”……

  我的心情怎能不随大海一起激动呢!太阳升起,一户渔家举行新船落成“开光”仪式。船主肃穆地烧纸、焚香、磕头、放鞭炮,亲朋好友纷纷送旗祝贺。旗高六尺,意为“六六大顺”。船主备有两只大红公鸡,一只在船头开刀宰杀,让鸡血顺船向下流至船眼睛,俗称“开光”,表示船睁开了眼睛,灵魂已经附体。另一只公鸡当场放掉,谓之“放生”。然后,船队集体烧纸、焚香、磕头、放鞭炮,绕码头一周,出海远航。众亲友聚集海边,祈祷平安,敲锣打鼓,深情相送。 

  船队来到磐石岛,我和徐处长下船登岛参观,船队赴深海捕鱼。磐石岛周围有七个小岛相拥,这里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是天然的抛锚之地。南来北往的渔船,常在这里加油补粮,或躲风避浪。岛的东南方,有一巨型石柱突兀而起,颇似怀抱婴儿的渔妇眺望远方。徐处长说,据传,古代有一位新婚丧夫的女子,盼望亲人归来,每天抱着不满周岁的儿子到海边哭泣,终于幻化成这座突兀而起的“望夫礁”。 

  更令我惊奇的是,早在元代,磐石岛上修建一座海神庙,香火极盛,人们纷纷传说,遇有恶劣天气,海神会为迷船送灯,指引航向。于是,各船都仿照自己的船样制作模型,敬献庙中,请求海神保佑。“愿船”越来越多。现在,庙中珍藏着元、明、清以来的几百只“愿船”,极其珍贵,成了历代船只博物馆。 

  赶海去!我兴趣盎然地参加一次赶海活动。大海哗哗地退潮了……很多鱼猝不及防,无奈地被留在了海底的石缝里、石沟里、石槽里、石窝里……黄鱼、带鱼、青鱼、海参、鱿鱼、螃蟹、对虾……还有藏在沙子里的花哈儿、玉螺、圆螺、香螺,还有附在礁石上的牡蛎……你只要有能耐,就可劲儿地抓吧、逮吧、背吧、扛吧……于是,每当大海退潮,男女老少便背着篓子,拿着钩子,夺门而出……徐处长告诉我,海边人,只要一说现在是农历几月几日几时,立马就能说出是涨潮还是退潮。徐处长还告诉我,赶海有很多技术和经验哩,最普通的知识是要记熟那代代相传的歌谣和俗语,如,“初一十五两头干”,说的是农历初一与十五,早晨和傍晚都退潮,一天之内可有两次赶海良机;如,“西北风落脚赶大潮”,说的是西北风一停止,便是赶海的极好时候;如,“东北风,十个篓子九个空”,告诫人们,刮东北风的时候赶海,是不会有啥收获的……

  磐石岛人格外热情,吃晚饭的时候到了,家家户户争相邀请我去做客。我和徐处长来到民兵连长家,看到桌子上摆的,饭饭菜菜汤汤水水全是鱼。徐处长得知我是河南人,笑说,没有品尝过吧?我说,很难得有这种口福。不是吗,鱼煎饼、鱼饺子、鱼包子、鱼丸子、鱼面片、鱼糊汤、鱼蒸酱、鱼熬冻……还有一筐子洗得清清白白的大棵葱。渔家人都说:“渔家饭,就大葱,吃得肚子鼓绷绷。” 

  明天,我们将乘渔船奔赴龙泉岛!(王天瑞)

上一篇: 春来野菜香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