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要做到、做好它,却是一个艰难的“工程”。敬业指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扎实、认真态度,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绝对的忠诚与责任心、事业心和干事创业的决心。一个人要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并且努力不懈地坚持和扬发这种精神,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敬业首先是一种责任。让责任在心灵深处形成一种强大的规范意识,形成一种潜在的本能,并把这种规范和本能转化成强烈的责任心和干事创业的欲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被动”为“主动”、变“敷衍了事”为“严格要求”。这样,才能把平凡的工作岗位当成不平凡的事业,把小事当成大任务来完成。
敬业其次是一种勤奋。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奋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聪明人的聪明之处就是从不把自己当成聪明人,而是知道怎样严格要求和规范自己,养成勤奋的良好工作习惯。一个勤奋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从事什么职业,都能忠于职守,毫不吝惜地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渐渐地为自己的工作和取得的工作成绩感到骄傲与自豪,总能不由自主地赢得他人的尊重与羡慕,事业的成功也将随之而来。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往往被视为人格的低下,不劳而获所付出的代价,最终是失去人生宝贵的资产——名誉。
敬业再次是一种精神。把这种精神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轻视、不怠慢,做小事如大事,视细节如全局,多一份认真和严格,少一份疏漏和失误。这才是人生的大素质、大境界。任何人都有追求荣誉的天性,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要把这种理想变成现实,最起码的要素就是在自己平凡岗位上的爱岗敬业。
敬业更是一种境界。有句话说得好: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要把爱岗敬业当成一种享受,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敬业是一种默默的奉献,一种高尚的理想,一种强劲的精神力量。
敬业不仅仅是口号,更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地将它落实到行动,只有我们每个人做到了,社会才能兴旺发展。
总之,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成为认真高效的工作动力,这才是我们所有干部职工应该具备的素质。(张启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