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院子里有四棵柿子树, 这四棵柿子树是我和妻子结婚第二年春天种下的。种上不到半个月,靠近厕所的两棵和靠近大门口的一棵都发芽了,只有靠近围墙的那棵没有发芽,到了夏天也没有发芽,到了秋天仍然没有发芽。我当时就想把它拔掉,准备明年春天再种一棵,我拔了几下,没拔动,就把它的干折断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那棵被我折断树干的柿子树竟然发了芽,只是比其他三棵矮了许多,于是我很后悔把它折断。与其他三棵柿子树相比,它太可怜了,因为我误解了它,伤害了它,致使它如此的矮小。在其他三棵柿子树中,靠近厕所的两棵结了几个柿子,我和妻子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劳动有了收获。靠近大门的那一棵长得异常茂盛,只是没有结柿子,我和妻子很遗憾!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靠近厕所的两棵每年结的柿子越来越多,到了秋天,柿子金灿灿的,到了寒露时节,变得红彤彤的,远远望去像是许多灯笼挂在了树上,让人赏心悦目。这两棵树结的柿子味道也非常好,大家都喜欢吃。我的母亲也特别关照这两棵树,给它施肥。那棵被我折断树干的柿子树,仍在慢慢地成长,依然比较矮小。靠近门口的柿子树越长越高大,只是不结柿子,六七年了一个柿子也没结。我们都说:“明年再不结,就砍掉它!”2010年的春天,我和妻子从学校回老家看望父母,刚进家门,就发现靠近门口的那棵竟然结了许多柿子,看上去有几百个,靠近厕所的两棵几年来结的柿子加一块儿也没有这棵一年结得多。我不禁感叹:“这棵树也通人性,怕被砍掉,终于结柿子了。”家人都笑了起来。不知为什么,我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大器晚成”这个词,觉得靠近门口的那棵柿子树就像一个大器晚成的人。这些年来,我们只是一味地责怪这棵树,却为一年结了不到20个柿子的靠近厕所的那两棵树欣喜。想到这儿,我不禁自责起来。由此,我想起《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的语句 ,讲的是北宋大文学家、《六国论》的作者苏洵的故事。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27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仁宗嘉祐元年,他带领儿子苏轼、苏辙来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文名因而大盛。嘉祐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祐五年,当时他已52岁,被任命为秘书省试校书郎。
我又想起了爱因斯坦。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物理学方面引起一场大革命。爱因斯坦小时候说话很晚,4岁时,父母甚至认准“这个孩子智力发育太慢”。直到9岁,爱因斯坦还不能流利地说话。上学以后,老师认为他脑筋迟钝,不善交际,毫无长处,轻蔑地称他“笨蛋”。14岁时,叔叔征得他父亲的允许,开始教他代数和几何学,他经过努力获得了成功。
作为教师,是否也应像对待这四棵柿树的态度一样对待我们的学生?许多时候,像那棵被我折断树干的树一样的学生,他们的基础差,跟不上队伍,我们却不愿照顾他们、关爱他们,而是一味地打击,致使他们一直落后,甚至于辍学。我们只是一味地喜欢所谓的像靠近厕所的两棵柿树一样的优秀生,却忽略了那些潜力无穷的中等生,殊不知,他们就像那棵靠近大门口的柿树一样,不管他人怎么评价,怎样责怪,他们习惯了“被忽略”,默默地积蓄能量。如果我们稍微关心一下这些中等生,他们就可能成才!这些年来,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许多中等生在我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考入重点高中,进入大学校园,成为栋梁之材。
生活中,我们应学会等待,学会关爱,给那些像靠近大门口的那棵柿树一样成长的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等待他们结满金灿灿的硕果,等待那些大器晚成之人带给你巨大的惊喜!(刘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