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父爱如山

来源:周口日报     时间:2015-11-27     点击数:832
字体大小:【 】  打印 打印 分享到:

    推开回忆的闸门,记忆的河水静静流过,父亲渐行渐远,但我们父子相处的点滴却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儿时,父亲带我看病的经历仍依稀可见。大概是四五岁时,我夜半患病,浑身滚烫。父亲心急如焚,急匆匆地穿上裤子和汗衫,把他的褂子披在我身上,背起我,健步如飞向县医院奔去。46年前的沈丘县槐店,道路还是清一色的黄土路,最繁华的当属西关到东关的中心大街。虽已是初秋的深夜,忙碌了一天的小贩们大部分都已收摊停业,但仍有零星的摊点悬挂着提灯,摇曳着微弱的火苗,像瞌睡人的眼,尚未打烊。从西关的家中到东关县医院,要穿过长长的中心大街,再从四眼井拐向北面一条偏僻的小道,全程大约1公里,那是去县医院最近的路。父亲深一脚、浅一脚向前飞奔着,我趴在父亲起伏的背上,仰望天穹闪烁的星辰,聆听路边的蝉叫蛙鸣,感觉有父亲在,自己就是最幸福愉悦的人。父亲的背驮的是岁月包裹,一如他背上的儿子,是责任和希冀。九月的初秋,夜晚弥漫着寒意,但到县医院时,父亲已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接着是看病、取药、打针,父亲忙碌的身影在秋夜寂静的县医院门诊、药房、注射室之间来回穿梭。在医院忙活完,父亲又匆忙背我回到家中,倒了碗开水,一口一口地吹凉,喂我吃药。之后就静静地守候在我的枕旁,直至我热退病消。雄鸡报晓,天色微亮,熬了一夜的父亲为我掖好被角,悄然而去。满满的父爱,深深的情,睡眼朦胧中看到父亲疲惫的身影,那份真切的感动,已积淀并定格在我稚嫩的心中。

  父亲平素不苟言笑,慈祥里透着威严,这使我对父亲充满敬畏。刚上小学时,我还是个懵懂无知、贪玩成性的孩子,常常放学后和小伙伴嬉笑玩耍,兴尽晚回归,而遗忘完成作业。一次,我和小伙伴正忘乎所以地追逐嬉闹,一阵疾风暴雨般的巴掌劈头盖脸落在了我的头上,父亲怒气冲冲地拽着我的耳朵,俨然像一位凯旋而归的将军把我掳至家中。原来,父亲检查我的作业时,发现我的作文未及时完成上交,故而对我进行了一次严厉的惩戒。爱之深,责之切,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寄希望于未来,就要奋斗于目前,今天的事情要今天做完,不要等到明天。”随即,父亲给我讲解了《拾棉花》这篇作文的写作步骤,并要求我限时完成。我完成之后,父亲又亲自给我修改润色。后来,我的这篇三年级作文,被学校老师在五年级作为范文讲评。此后,小学的每篇作文父亲都悉心为我修改指导,“文学范”作文成为我语文学习中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也许缘于常伴爱写稿件的父亲左右,耳濡目染受到了文学的熏陶,也许是血脉里传承着像父亲一样酷爱文学的基因,上小学和初中时,我养成了阅名著、背名篇的良好习惯,为我日后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也引领我走向了挚爱的文学殿堂。

  时光荏苒,父爱如山。追忆我们父子相处的过去,追寻我们父子相聚的曾经,父爱的温暖溢满全身,有父爱相伴,人生的旅途上,自己永远不会孤单前行。如果亲人与亲人之间有心灵感应,那么,我读懂父亲的同时,父亲也一定深深眷恋和牵挂着儿子,因为思念的心灵不会风干,丰盈的父爱也永远鲜活。(马建立)

上一篇: 落叶
下一篇: 烤红薯的老人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