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巴富强通讯员杨玉成迟驰
走进位于豫东平原的沈丘县,从村里传来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路通了、景美了、富裕了……昔日沉寂的广大农村,如今到处可见“企业村民同携手,共创百业奔小康”的场景。农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业的激情和勇于担当的企业一道,奔上富裕的康庄之路。
企业帮扶队到俺村
“俺村里这几年变化真大,多亏了河南亿星集团对口帮扶。”近日,冯营乡李寨村村主任王向阳告诉记者。
2013年,河南亿星集团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李士强,主动与李寨村结成帮扶对子,投资上亿元,同时注入了技术、管理等要素,帮助村里发展各项事业。
短短几年,李寨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循环产业、村容村貌的变化天翻地覆,周边村民发展养殖、种植等搞得红红火火。
“活动开展以来,参与的民营企业,由当初的几家发展到如今的104家,农村快速发展,民企功不可没。”该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张瑛说。
村里需要啥,企业帮扶啥
“走了多年的泥路,村民很有怨气。如今,路通了,村民的心也通了。”纸店镇小李庄村村民李建华说。2014年,帮扶企业东明集团及时组织资金,把小李庄的主干道全部铺上水泥路。
“我们不搞一刀切,村里需要啥,企业帮扶啥。只要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都支持。”该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郭宇说。
2008年,祥和集团与老城镇西关村探索“以城兴产、以产促城、产城融合”之路,敬老院、学校、健身广场等公益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新型农村社区成为远近闻名的宜居之地,同时,建设家具、建材、农贸、食品4个专业市场和1个大型购物超市,让群众宜居宜业。
该县工商联常委、职工医院院长林峰与北杨集乡林寨村结成帮扶对子,在全省率先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村民既能收到土地流转费和红利,又能在合作社打工挣钱。
“探索出的村企共建、项目带动、产业拉动、资金扶持、文化创新等帮扶模式,具有鲜明的沈丘特色。”郭宇说。以“美丽乡村·清洁家园”、“感恩行动”、“同心工程”、“圆梦行动”为载体,实现工商联搭台,会员企业唱戏,农民群众受益。
小康路上,携手农村不“掉队”
在奔小康的路上,农村的发展潜力巨大,农民致富的愿望十分迫切,携手农村发展不“掉队”,是大家的责任担当。
河南旷亚置业老总谢文珍,2007年给村里修路投资15万元,2011年,出资30万元修建小学、出资21万元建设老城镇前谷营村自来水项目,2012年,“一日捐”捐资40万元。
“企业的成功来自于社会,也要回馈社会,花再多的钱也值得。”谢文珍表示。
涉农民营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民营企业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修路、架桥、助学、救助弱势群体。
2014年,该县县委开展“美好乡村·清洁家园”活动,该县工商联会员企业出资300多万元,帮扶了100多个行政村,短短几个月,这100个试点村旧貌换新颜。
“活动不仅加快了农村奔小康的步伐,而且为沈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积聚了正能量。”该县县委书记皇甫立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