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沈丘 > 沈丘要闻 > 正文

沈丘出现农民“合作社+”新模式

来源:周口日报     时间:2015-08-03     点击数:2330

    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打造农村经济升级版?如今,沈丘县出现的一种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对此作了很好的回答。 

  这一经营模式主要采取“合作社+”的形式,将合作社与基地、企业、农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先期注入战略储备基金、土地流转、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社社员资金互助等多种方式,迅速形成全方位辐射,结合扶持和服务 “三农”产业,强力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创新这一经营模式的,是沈丘县东明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3月,一年多来持续投资4亿元。合作社以社员“自愿联合、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入股不吸储,风险可掌控”为原则,实现土地流转1200余亩,使用资金1200多万元;土地转让200余亩,投入转让费4000多万元,建立了多个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以及种植、养殖基地,迅速辐射全县20个乡镇,成为沈丘县最大规模、较为正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附加值,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东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3000多万元,分别兴建粉皮加工厂、面粉厂和秸秆厂。合作社在全县分布20个网点,经销种子、农药、磷肥、化肥以及东明农民专业合作社食品厂生产的粉皮、粉条等农副产品,流动资金5000多万元。

  合作社成立之初,团队经过大量详细调查研究,发现纯天然红薯制品在人们饮食观念的转变过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鉴于该项产品原材料价格低廉、增值空间大且前景良好,合作社决定建立一个主要加工红薯制品的生产基地。于是,合作社运用“合作社+”的形式,建立合作社与企业、农户、基地的合作共赢关系,通过兴建工厂、流转土地、农户联盟、基地共建等,将“合作社+”进一步“放大”。

  为做好、做活“合作社+”这篇文章,合作社投资1000万余元,新建红薯制品厂房9000平方米;投资500万元,购置大型变压器及红薯制品食品加工机械设备。

  2014年秋,合作社前期种植的600余亩秋红薯,在专业农业科研人员的全程指导下喜获丰收,亩产3000多公斤。合作社用传统手工制作的全自然无公害的纯红薯粉制品,在2015年春节前后大受欢迎,平均每公斤卖到7.5元。仅这一项,合作社就获得纯利润200余万元。

  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合作社+’是我们打造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是我们合作社的最终目标。”合作社在从农民手里流转来的土地上种植红薯、小麦、辣椒和花卉,又把这些农民“请”回来管理土地、进厂做工,解决了当地800余人就业。(孙智)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