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唤起了民族觉醒,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成就了抗战胜利的历史伟业。伟大的抗战精神历久弥新,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动力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工人、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知识分子以笔为刃宣传鼓动支援抗战,实业界人士借助实业报国、生产救国等方式为抗战胜利作贡献,海外华人华侨则采取募捐、回国参战等方式投身全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坚实基础,也是今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动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之路,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其复杂性与艰巨性前所未有。这一宏伟事业呼唤亿万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贡献的社会氛围与磅礴力量。必须认识到,在探索前行中必然会遭遇各种风险挑战,甚至会面临惊涛骇浪。重温并弘扬这种爱国情怀,不仅能激发中华儿女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更能将其转化为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实际行动,为有效应对现代化进程中复杂问题与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的精神屏障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表现出来的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彰显了以民族大义为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品格。他们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与日寇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先辈英烈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的精神屏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重组伴随意识形态斗争加剧,文化渗透、历史虚无主义等颠覆性风险不断显现。我国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交织的关键期,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面临严峻考验。面对内外交织的复杂情势,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从民族气节中汲取坚不可摧的政治定力和斗争意志。这种气节铸就了精神的钢铁长城,使我们能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鲜明、毫不动摇,有效识别、揭露、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侵蚀,激励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征程上坚决粉碎任何颠覆渗透阴谋,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三、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进行科技攻坚的制胜关键
抗战时期,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篇章。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没有丝毫畏惧,或手执简陋武器与敌人肉搏,或毁家纾难支持前线,或以柔弱之躯传递情报。正是这种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壮举,汇聚成不可战胜的汪洋大海,为民族独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先辈争取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也是新时代进行科技攻坚的制胜关键。当前,从高端芯片到尖端装备,从基础软件到前沿材料,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风险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全局的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必须以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迎难而上,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关键技术清单,以新型举国体制的磅礴力量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高精尖制造、新型材料、尖端生物等战略领域从点的突破到系统领先全面跃升。只有挺直科技自立自强的脊梁,把发展的命脉攥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铸就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钢铁长城。
四、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化解深层矛盾的不竭源泉
中国作为一个曾经饱受列强欺辱的弱国,之所以能坚持14年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得益于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高度。正是在这种必胜信念的激励与感召下,中华民族才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支撑民族浴火重生的精神支柱,也是新时代化解深层矛盾的不竭源泉。当前,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进入关键时期,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社会诉求多元交织等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传统治理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课题,应秉持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坚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聚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长效机制,提升重大风险预警处置能力,夯实基层治理底座。通过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手段,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调处利益冲突,疏导社会情绪,在化解信访积案、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共同富裕等关键领域实现深层突破。只有依靠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驱动治理体系持续优化,才能有效抵御各类风险传导叠加,筑牢社会长期稳定基石,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稳固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