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翻旧报,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座寺院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扫地,从寺内扫到寺外,一直扫出十几里地,他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有位带兵的将军见老和尚天天扫地,深受启示,突然离开军营,从此决心跟着老和尚天天扫地。扫了一段时间,他便恳求老和尚收他为弟子。当时老和尚并没跟他讲什么道理,只是向他唱了一首歌,“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
我们经常打扫房间,清理院落,却往往把心地清净忘得一干二净。有人说,10岁时给玩耍当了俘虏,20岁时给恋爱当了俘虏,30岁时给快乐当了俘虏,40岁时给野心当了俘虏,50岁时给贪心当了俘虏,60岁时给死亡当了俘虏……
回忆人的一生,到什么时候才能丢掉一切欲望呢?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百年华诞之时,有美国记者请他谈谈长寿秘诀,老人家笑笑说:“有什么好说的呢,只有把什么都不放在心上。”
好一个把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这既是张学良将军修身养性之要义,也是养生长寿之秘诀。
许多人为了填那些永远也填不满的欲望之壑,整天费尽心机地谋取,挖空心思地钻营,于是本已杂草丛生的心地又扯起了浮躁之网,使人蝇营狗苟、心焦气躁,心理极度失衡,进而失去了自我,徒生太多的杂念和痛苦,精神永无宁静,心灵永无快乐。
“人之初,性本善”,人人原本都是虚清明净的,只因为疏于像老和尚那样“扫地先把心地扫”,没像张学良将军那样“把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无法明察自然之常,无法静观万物之变,以至被困在纷繁芜杂的物欲世界无法自拔。所以只有心静,才能身正;只有身正,才能坦然处世,才能悟得人生妙趣。人心安,则社会安,人心净,则世道净。倘若人人都能时常想起那扫地的老和尚,倘若人人都能把自己的心地打扫干净,向张学良将军那样把什么都放在心上,那便真是无处不净地,身心轻悠悠,健康又长寿,乐享夕阳红。
(史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