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鱼肉也有吃腻的时候,这搁过去简直不敢想,现在下馆子人们喜欢吃农家菜,叫回归自然,小柴鸡、蒸野菜、杂粮颇受欢迎。但在饭馆我怎么吃也吃不出原汁原味的农家风味,可能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永远忘不掉也丢不掉已经深入骨子里的“土腥味”。
一天中午,和爱人去看望居住在乡下的岳母,到家时岳母已经准备吃饭,见我们来又慌着安排人上集买菜。
我说,又不是外人,随便吃点儿就行。
岳母说,烧的红芋片儿茶,焐了几个窝窝头,怕你们吃不中。
久违了的地锅红芋片儿茶和窝窝头,是我最为怀念的,便急忙说,这就中。
饭端了上来,热气腾腾的窝窝头加一盘咸腊菜。
闻着香,吃着更香。喝一口红芋片儿茶,咬一口窝窝头,叨一根咸腊菜,慢慢咀嚼、品味,胜似山珍海味。
看我吃得香,岳母在一边就唠叨开了,说年轻人喜欢吃大鱼大肉,其实还是粗茶淡饭的好,养胃。现在生活好了也不能糟蹋东西,三块五块是个饱,三百五百的不也是个饱吗!
这席话虽然不稀奇,但听起来格外亲切。
记得小时候,庄稼人吃饭都是端着碗上饭场。到了饭时,村子里大人小孩都端着碗陆陆续续集中在饭场,谁家每天做的啥饭大家都知道。一般主食都是红芋,早起端的是冒尖儿一大碗蒸红芋或红芋面锅饼,中午是一大碗豆面和红芋面面条,晚上是红芋面馍和一大碗红芋茶,很少有菜,有也大多是拌辣椒、捣蒜泥或生姜泥之类,也很少放油,即便有也是星星点点,给菜上油绝对不会像现在用勺子浇,那时用的是油撇子,也就是一个半截儿筷子长的棍儿下面带个外圆内方的小铜皮钱(铜币),往油罐子里一蘸拿出来沥到菜上,没几滴,但贼香。我小时候胃里老是泛酸水,就是吃红芋吃的。
上学时,几个要好的同学在一起闲聊时,说起将来谁出人头地了要“苟富贵,勿相忘”时,最大的贪念也只是烧饼夹牛肉管饱。
看看现在,在家里老的得哄小的吃,当母亲的变着花样做着饭哄,总怕孩子一顿不吃缺了营养。有时候看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也拿老辈人给我上的忆苦思甜课讲给孩子,开始还有点效果,后来再讲就不灵了,再讲就干脆不听。
看看现在,吃饭都讲究少荤多素少盐多醋科学饮食了,过去上不了桌的杂粮现在受到了青睐,我胃里泛酸水的毛病早就没了,相反还好想念那泛酸水的滋味,因此见了杂粮也觉得有食欲。这回到岳母家,终于让我品出了久违的味道。(王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