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在梦就在!
这话用在新安集镇郭寨行政村村党支部书记郭全志的身上,完全应验。
2018年6月,在村“两委”换届中,曾在从事建筑行业42岁的郭全志,高票当选为郭寨村党支部书记。
“我要让乡亲们家家有活干、天天有收入,早日圆乡村振兴梦!”上任伊始的郭全志,就撂出了这样的“狠话”。
郭寨行政村辖郭寨、小李庄、孙庄、小郭寨4个自然村,3164人,2006亩耕地。紧靠宁洛高速和周项公路,交通便利,电力充沛,对于发展乡村振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村民们除依靠外出蒸馒头和务工外,无其它项目收入。
为让乡亲们过上“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惬意生活,大年三十,郭全志在家里整了几个小菜,邀请村里几个在外创业者来家小酌。“各位新年好,要为咱村大家伙儿想想致富的门路啊!”酒过三巡,他诚恳地道出了自己的初衷。
“喝了郭书记的酒,返乡露一手!”38岁的李庄自然村李运涛,原是浙江一藤编公司的领班,率先返乡创办了沈丘县木子户外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主要加工藤椅、吊椅、摇篮等户外编织品,销往德国、巴基斯坦等欧美国家,150多名留守妇女、贫困户和老人成了公司的“上班族”,月工资1800、2400元不等。
“俺在这里一天能挣30多元,每天既能和大家说说笑笑,还能给孙子孙女挣个零花钱。”82岁的李翠娥老人乐开了花。
随后,郭光辉、李华等人相继返乡,分别创办了服装、鞋业加工厂,共安排就业群众230多人。机声隆隆,欢声笑语,昔日寂静的郭寨村顿时热闹起来了。郭全志马不停蹄,他又筹划发展种植业。
“发展高效集约农业、土里刨金有奔头!”在郭全志的说道下,36岁的李猛开发了占地50亩集观光、采摘、加工于一体的桑葚园。桑葚成熟季节,五颜六色的桑葚挂满了枝额,吸引周边群众前来采摘,园里除安排20多人常年就业外,还吸纳20多人“钟点工”。
“大棚盖一盖,多收几千块!”村民郭建样原苦于无增收项目,在郭全志的引导下,发展大棚西瓜种植,品种为“8424”,每年4月中旬第一茬西瓜就上市了。因紧靠周项公路和新安集镇至洪山镇的公路,西瓜在地头就销售一空。乐得郭建样逢人便说:“田头摘,田头卖,种多种少不愁卖!”
看郭建样种西瓜鼓起了腰包,大家一拥而上,全村西瓜种植很快发展至600多亩,熟料大棚800多个,年收入突破800万元,“西瓜经济”让乡亲们过上了“甜蜜生活”。
“哞哞……”走进村民郭伟峰的肉牛养牛场,膘肥体壮的牛儿正在吃草。郭伟峰介绍说,由于缺少资金,一开始俺只养了5头,在郭全志书记的帮助下,搞了10万元的扶持贷款,现在发展到100多头了。郭伟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养殖一头肉牛,一年的纯利润5000元左右。100头就是50万元左右的利润。
在郭伟峰的带动下,全村养牛村民5户200多头,养羊30多户230头,养猪场一个,存栏600多头。养殖业让乡亲们的生活好起来,让乡村振兴有“犇”头。
为实现“乡村振兴路上不落一人,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的振兴梦,郭全志对弱势群体更是厚爱一分。58岁的郭满良,孤身一人,患有腿疼病,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儿。前些年,因受骗办郑州户口,结果郑州户口没办成,家里的户口也注销了。郭全志费尽周折,为其补办了户口,办理了低保。和县人大驻村工作队一道,为其建起了羊圈,赠送了3只母羊。
“现在俺家的羊已繁殖到20多头了……”郭满良紧紧握住郭全志的手,泪水潸潸而下。
年近八旬的郭占斌,患风湿性关节炎,老伴王秀荣痴呆偏瘫。郭书记自掏腰包,为其购买了孵乳鸡烤箱。虽然收入不多,老两口手里总算有了零钱花。
“大家加油干啊,文化礼堂和文化讲堂建成后并免费向村民开放,我们可以白天看书、下棋、听讲座,晚上看演出、看电影,可滋润了!”阳春二月,暖风习习。在村委会门前,郭全志正指挥大家建造“两堂三中心”(乡村文化礼堂、文化讲堂、宴会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托管教育中心)。
为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郭全志带领村党员干部、乡贤和群众代表,积极探索解决农村“一老一小一青壮”问题,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王向灵 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