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辛苦了!”“妈妈谢谢您!”2022年元月24日,寒风凛冽,天空飘着小雨。在二高路口,一对“母女”紧紧地抱在一起。
女儿叫王景杰,周营镇西李口行政村人,还在读高中。母亲叫张玉惠,重庆市南岸区人。
“王景杰姐弟三人是我帮助的孩子之一。让困难的家庭好起来,让贫困的孩子上好学。景杰是我资助的孩子之一。”张玉惠告诉记者,“做公益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幼年便有“公益梦”
张玉惠由于受父母的熏陶,年仅10多岁就热衷于公益事业。曾多次荣获“助人为乐”、“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我县成立了微光公益组织,张玉惠第一个加入了队伍。从自己孤身一人做公益到加入团队做公益,她心里格外高兴。
本文开头提到的王景杰,为周营镇西李口行政村,她姐弟3人,无父无母,家庭十分困难。张玉惠为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经常给他们购买学习用品,并从2020年7月起,每人每月提供生活费600元。
多年来,张玉惠先后资助贫困学生16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50多人,折合人民币54万元。
洪水救援中的“张大姐”
2021年1月12日,在爱心人士王磊的介绍下,张玉惠加入了由沈丘神鹰救援队。在得知神鹰救援队缺少设备时,张玉惠随即捐献2万元,用于购买首艘救生船。
2021年7月20日,郑州市特大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更牵动着张玉惠的心。张玉惠与儿子刘柏江一道,为神鹰救援队捐献5万余元的物资,并捐献救援车一辆,用于河南郑州、卫辉等地水灾救援。
在随同沈丘神鹰救援队前往郑州、卫辉等地的救援中,年近六旬的张玉惠成为救援队年龄最大的队员。
经过30多个小时连续奋战,他们转移群众上千人,转移物资500多件。大灾见大爱,危难见真情。张玉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了最好的诠释。2021年,张玉惠被授予周口市防汛救灾“身边好人”。
“疫”线上有抹美丽的“红”
2021年12月23日,沈丘发现4名阳性患者后,全县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助力全县疫情防控,张玉惠连同爱心人士高春霞、“老碗面”负责人王幸,为高速路口、高铁站、火车站等疫情防控卡点的公安交警、医务人员、党员干部免费送“老碗面”。
为了让更多的人吃上“老碗面”,他们的送面行动从8个卡点扩大到13个,从县城延伸到莲池镇,每天送面从30碗、50碗到100碗,最后增加到200多碗。“爱心面”热暖了的大家身心,他们似乎忘记了寒冷和疲劳,坚守岗位,尽心尽责。
2022年1月4日,沈丘谢营村等几个村庄解封后,标志着沈丘全境解封。张玉惠和爱心人士高春霞还在继续为高速路口、高铁站、火车站等疫情防控卡点的大学生志愿者送面,至今已坚持35天。
“穿上红马甲,就有一种责任感。公益在路上,爱心不停歇!”现在,张玉惠每天坚持上午送面,下午随队消杀。她身穿红色的队服,手提消杀枪,成为了抗疫防线上一抹最美的“红”。
记者了解到,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当天,张玉惠协同沈丘微光公益志愿者,向坚守在值班一线的人民交警节日慰问。在得知奶奶的善举后,张玉惠6岁的孙子刘仕琦,主动捐出自己的500元压岁钱,用于购买慰问品,向人民警察致以节日的致敬。(王向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