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与提出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开始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2003年10月,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促使全党上下和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胡锦涛在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会议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落实到宣传思想的各项工作中,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要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些文件主要是针对我国青少年和大学生在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西方一些国家把“和平演变”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中国下一代的阴谋而出台的。文件基本精神强调了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同时把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同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是“四位一体”的。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提高党员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了重要论述。胡锦涛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10页。]为此,必须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为了进一步纯正社会风气,旗帜鲜明地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2006年3月,胡锦涛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至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呼之欲出。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61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融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整体,是一个包含丰富内容的多层次体系。[ 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2期,第36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条件。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27页。]十七大以后,中共中央加大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称和教育。思想界、学术界等掀起了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潮。这就进一步促使了高层和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2008年12月,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客观需要。显然,高层已经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升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予以重视和建设。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新目标。全会强调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会认真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系列方针政策。《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这就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上升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和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